《衛報》
【記者Sam Levin/洛杉磯報導|2025年7月28日】
根據美國聯邦執法檔案,6月洛杉磯爆發反移民突襲抗議潮期間,多名被捕示威者遭美國移民官誣控。聯邦移民局(DHS)人員在筆錄中做出錯誤與誤導性陳述,導致司法部在提控後迅速駁回至少8宗重罪案件,引發外界譁然。
目前已有數起針對洛杉磯居民的襲警與妨礙執法指控遭撤銷,檢方被迫低調結案。消息人士稱,這波駁回潮對加州南區檢察官比爾·艾賽利(Bill Essayli)造成極大尷尬。艾賽利為川普任命,支持強硬執法政策。
---
誤報、搞錯被告、影片打臉指控 司法部接連失誤
《衛報》審查發現:
司法部在抗議爆發後立即對9人提出「襲警」與「妨礙執法」重罪指控,其中7案已遭駁回;
多起案件中,移民局特工描述的事發順序與影片畫面不符,甚至指稱被推撞的其實是員警主動出手;
一起案件中,起訴書竟誤寫被告姓名,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
司法改革組織「檢察聯盟行動」負責人德貝里(Cristine Soto DeBerry)指出:「這些案件駁回代表要嘛是聯邦特工提供了虛假宣誓書,要嘛是檢察官發現證據根本無法支持指控。」
她批評,這種「先逮捕、後查證」的作法意圖威嚇民眾,打壓言論自由:「這是一種制度性策略,用來恐嚇參與示威的民眾。」
---
被誣控拉人推人 影片揭真相與官方說法相反
最具爭議的案件發生於6月7日,在洛市南區帕拉蒙(Paramount)一場抗議移民突襲行動的示威中。根據DHS的控訴書,兩名拉丁裔姊妹艾希莉(Ashley)與喬斯琳·羅德里奎茲(Joceline Rodriguez)被指妨礙警方拘捕,另一名抗議者莫希卡(Jose Mojica)則被指「用身體遮擋警察」並「肘擊特工」。
然而,《衛報》取得的調查報告與現場影片揭示:姊妹實際是在其他事件中才被捕,莫希卡等人被捕時並非介入其逮捕。警方描述的順序錯誤,甚至有影片顯示是移民官主動推人。
負責撰寫報告的DHS特工亦坦承,影片內容與初版控訴書「出現明顯衝突」,並指有高階主管承認訊息「混亂」。
---
大多數被捕者為拉丁裔公民 「我們不是暴力者」
被控者多為拉丁裔美國公民,其中包括遭誤控的穆西卡,他受訪時直言:「我們才不是暴力那方,是他們在追捕無辜民眾。」
目前司法部已撤銷對穆西卡與羅德里奎茲姊妹的重罪指控,轉以輕罪重新提告,但內容模糊無具體指控。其他多名被告亦經歷類似「降級」處理,有人甚至案件重複提告後又撤銷。
---
政府高調發布通緝照 卻無公開說明撤案原因
川普任命的檢察官艾賽利在初期高調發布嫌犯照片,宣示「重罰暴徒」,但在後續撤銷多起案件後卻未做公開說明。
根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艾賽利曾因一宗案件未獲大陪審團起訴,在辦公室怒斥下屬。對於《衛報》查詢,檢察官辦公室拒絕回應具體問題,僅稱會「無悔繼續起訴所有攻擊聯邦人員的嫌犯」。
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則為艾賽利辯護,稱其是「捍衛法治的模範」,並強調「讓加州安全」是首要任務。
---
仍有案件待審 批評者籲檢討檢控程序
其中一宗仍在審理的案件為基督徒·賽納-卡馬喬(Christian Cerna-Camacho)案,他被指「襲警」。但控方在起訴時竟寫錯被告名字,將另一人誤列為被告,律師已要求駁回全案。
川普政府將此案視為重要政治象徵——賽納-卡馬喬被捕當日車內還有其兩名年幼子女,逮捕過程中警察使用催淚彈,當地社區群情激憤。
人權律師佩雷茲(Sergio Perez)痛批:「美國司法部應是負責任的起訴典範,這種錯誤已非文書失誤,而是司法失能的明證。」
---
【更多遭駁回或降罪案件】
Jacob Terrazas:原被控投擲硬物襲警,遭警壓制受傷入院,後撤罪轉提輕罪。
Gisselle Medina:重罪撤銷後改以「協助襲警」輕罪起訴,缺乏具體內容。
Russell Gomez Dzul:僅因「神情緊張」遭盤查,被控重罪後又降為輕罪。
Andrea Velez:上班途中被捕,原襲警罪已撤銷,未再被起訴。
---
聯邦檢控是否過度政治化?
前聯邦檢察官帕爾默(Carley Palmer)指出,此類「你說我說」的街頭衝突原非司法部重點,卻被不成比例地提控,佔用資源。「即便最後撤案,被告仍背負紀錄,影響深遠。檢察官有義務慎用這項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