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記電視(TVMost)近年YouTube收視下跌,背後牽涉多重因素,這對公司整體經營和形象帶來明顯衝擊。以下從幾個角度詳細分析:
1. 收視數據概況
根據統計,毛記電視2025年5月至6月累積觀看次數回落至約1,800,000,雖然頻道訂閱人數逐步增長至52.2萬,但月平均觀看次數和收入較去年有顯著收縮,2025年5至6月廣告收入推算亦低於高峰期。此外,雖然毛記近年影片產量穩定,但單片觀看數並未有同步提升,呈現「多而不精」的生態。
2. 內容吸引力及市場飽和
• 近年毛記的創作風格被部分觀眾認為「創意不足」、橋段重複,無法再吸納新觀眾,令黏性降低,老觀眾亦逐漸流失。
• 香港網絡媒體競爭激烈,「惡搞/抽水」型內容面臨高度同質化,可以選擇的搞笑頻道與多元媒體內容大增。
• 2021年後社會氛圍轉變,使大型本地惡搞題材變得風險高和難以創新,也壓抑了節目爆紅的機會。
3. YouTube生態變化
• 整體觀看型態變遷,短影片趨勢(如YouTube Shorts)的興起,對以長片為主的頻道造成流量壓力。
• YouTube演算法近年重點傾向國際及本地新晉KOL,推送優先權下降,導致部分老牌頻道自然流流量減弱。
• YouTube平台自身嚴格化審查和廣告政策變動(如「黃標」現象),令部分涉時事或政治敏感議題的頻道被限制曝光和營收。
4. 觀眾行為轉變與內容互動
• 港人觀眾娛樂習慣轉向「兩岸及國際網紅」、「台灣型KOL」等,令本地頻道難以維持以往吸引力。
• 種種技術、政策、新平台競爭分流,造成觀看時長和互動量雙雙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