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式酒樓連環執笠,網民分析死因,狠批4宗罪 。
結業潮|黃大仙明星酒家、太子金滿樓結業
有網民於Facebook「黃大仙區友」發帖,發現明星海鮮酒家旗下、位於黃大仙竹園的明星海鮮燒鵝專門店貼出告示,指該店因租約期滿,將於8月1日結束營業,並感謝食客支持,呼籲光顧同集團其他分店。

黃大仙明星海鮮燒鵝專門店。(領展圖片)

黃大仙明星海鮮燒鵝專門店結業公告。(網上圖片)
另外,開業6年的太子金滿樓亦宣布執笠,結業公告稱由於現有租約即將到期,因業主加租幅度過高,與業主就新租金安排未能達成共識,最終決定結業,最後營業日為7月31日。公告中亦提到,金滿樓將會尋找新的落腳點,重新出發。

太子金滿樓。(OpenRice圖片)

太子金滿樓結業公告。(網上圖片)
結業潮|網民分析中式酒樓死因
今年本港多間酒樓相繼結業,早前有網民於討論區以「香港中式酒樓死因」為題發文,指「國內餐飲影響是主因但不是死因」,認為收費不透明才是致命原因,菜單看似明碼實價,但埋單時才驚見一堆隱藏收費,例如「茶位費」、「加一服務費」等,猶如「開盲盒」。相反,內地餐廳「消費者一早已知自己消費要付費用金額」。
帖文引來激烈討論,綜合網民意見,香港中式酒樓的困境,源於以下4大「死症」:
1. 酒樓點心預製 取代即叫即蒸
有網民留言稱,部分酒樓的點心為預製,晚市小菜經中央工場製作,再用微波爐翻熱,直言「見到已經都唔開胃」、「食茶記、兩餸飯仲新鮮過佢」、「食物材料差,賣得貴,食客唔係傻仔」。
2. 服務態度差 貼錢買難受
網民表示,不少酒樓為了開源節流而縮減人手,難以留住人才,結果導致「無服務無質素,食物又差」、「過去為咗賺盡,諗縮數,打爛自己飯碗」,自然會將越來越重視體驗感的顧客推走。
3. 守舊無新意 難吸年輕客
網民批評傳統酒樓菜式一成不變,缺乏新鮮感,「點心無乜新意,畀年輕人感覺老土」,加上環境老舊,「裝修已追不上年輕人需求」,當其他餐廳不斷推陳出新,酒樓的吸引力自然大減。有網民認為,酒樓裝修格式要潮一點,侍應年輕化,食品要研發更多年輕人款式,擺脫酒樓老餅先去的形象,才是出路」。
4. 酒席生意大減
網民認為「以前嘅酒樓,收入最大係結婚擺酒。而家啲人一係唔結,就算結都唔大擺啦」、「酒店降價搶酒席,單靠婚宴為賺錢死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