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甘肅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和浙江杭州臭水事件的官方通報,都對被追責官員啓動「匿名模式」。(網絡圖片合成)
7月23日,杭州當局發布針對餘杭區臭水事件的所謂「調查情況通報」,將自來水發臭和變色的原因甩鍋給所謂「藻類」、「鐵鏽」,提供的賠償僅限於「免去7月水費」。
通報還稱,杭州當局向民衆「道歉」,並對七名責任人「嚴肅問責」,職務最高的是主管水務的餘杭區副區長。而所謂「嚴肅問責」大多只是「黨內警告」和「誡勉處理」,只有一人被撤職。
更奇葩的是,通報中只公布了這七個人的職務,姓名則一律「保密」。
7月20日,中共甘肅省當局針對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鉛中毒事件的所謂「調查情況通報」,也出現類似情況。
通報宣稱紀委已對部分官員「立案審查」,並公布了部分人員的姓名。但對多達十名只追究「失職失責問題」的所謂「立案問責」的官員,也是只提職務,不說姓名。其中包括省衛健委主任、天水市委書記和市長、麥積區委書記等人。
此前中共相關通報中,如果想隱匿被追責官員的身分,可能會籠統地通報「共**名官員被立案追責」。上述通報中只公布職務、不說姓名的情況比較少見。
網民紛紛嘲諷,中共通報又開創「新模式」。還有網友譏諷,這些官員都是「重點保護對象」,所謂「追責」其實也是蜻蜓點水。也有網民猜測,現在故意不寫這些官員的姓名,是為了方便他們將來「升官」或「調職」,到時候網民不容易搜到他們的過往劣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