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量重挫 + 毛利下滑 = 基本面惡化成事實
Tesla 最新公布嘅2025年Q2業績顯示,全球銷量錄得過去十年最大跌幅,雖然 Elon Musk 仍然高調宣稱未來會推出全新平台車款與 Cybercab(自動駕駛的士)計劃,但現實係:現有主力產品正被比亞迪、現代、Kia、甚至小米等廠商逐步蠶食。
Model 3 及 Model Y 銷量已明顯見頂,連官方都不再強調交付成長,而係開始講「長遠平台」、「全自動駕駛 FSD」、「機械人 Optimus」等尚未商業化的新概念。當主業開始無以為繼、銷量靠減價維持、毛利持續萎縮,基本面轉弱早已係事實。
而車市競爭愈趨白熱化,內地新勢力「卷」到離晒譜,歐洲禁燃政策被延遲、美國電動車補貼亦愈來愈傾向本土化(Ford、GM獲益更多),Tesla 正面對真正的「成長瓶頸」。
二、Elon Musk「玩政治、玩火箭」,已非Tesla最佳CEO
Elon Musk 一直係 Tesla 最大嘅品牌資產,但而家反而成為最大嘅風險因素。佢喺社交媒體 X(前Twitter)上發表極端政治言論、深度介入美國保守派政治、喺 SpaceX 同 AI 項目上投入大量時間,而 Tesla 呢邊卻幾乎處於 autopilot 模式。
當 CEO 專注力轉移,Tesla 內部管理層出現大幅流失(包括多位核心工程及生產主管),品牌形象亦出現劇烈反轉。特別係美國年輕人與女性消費群體中,Tesla 不再係「未來感代表」,而係「老男人玩具」。
另外Tesla 官網與門市銷售體驗大不如前,用戶對售後、維修、品質嘅投訴屢創新高,而 Elon 明顯無意處理這啲「地面」問題。
三、估值離地,炒概念隱藏巨大風險
Tesla 市值仍高達10,000億美元左右,市盈率接近200倍,遠高於其他 Magnificent 7 成員(例如 AAPL 約30倍,MSFT 約40倍)。呢個極高估值背後,並非基於汽車主業,而係市場對未來自動駕駛 FSD、Tesla Bot(機械人)業務的狂熱幻想。
但你要問一個現實問題:呢兩項業務目前有穩定收入嗎?盈利模型是否成熟?有哪個監管機構承認 Tesla 嘅自動駕駛可取代人類司機?短期內 Optimus 又真係可以商業化咩?
FSD「永遠Beta」、機械人只係Prototype展示品,全部只係 Musk 擅長的「夢想推銷術」。當市場冷靜返嚟、當利率持續高企、當增長無以為繼,呢種「估值建立於幻想」的泡沫遲早要爆。
Tesla可能仲未爆,但已經「唔值得博」
唔會話Tesla會短期內破產,但作為一隻股票,佢已經唔再值得持有或長期投資。基本面轉弱、管理層分心、估值超貴、競爭對手崛起,再加上宏觀環境唔利——種種跡象都顯示 Tesla 已經唔係嗰隻大家熟悉嘅超級增長股。
如果你仲持有 TSLA,建議你認真思考:
呢個估值係咪仲有上升空間?
你信 Elon Musk 仲有幾多「魔術」可以玩?
而家呢個價格入場,仲係投資,定係賭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