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Monde》
📍 以色列基里亞特奧諾、帕爾德斯哈娜-卡爾庫爾、特拉維夫
✍️ 特派記者:Lucien Lung
在以色列這個將軍隊視為國家歸屬象徵的社會中,仍有年輕人選擇拒絕服兵役。他們主張和平與與巴勒斯坦人的共存,沒有人應該侵害其他人的人權。
2024年2月25日,年僅18歲的索菲・奧爾(Sofi Orr)被以色列軍方徵召至特拉維夫附近的特爾哈紹默軍營(Tel-HaShomer)。營門外,一群哈雷迪(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男性正耐心排隊進入辦理免役手續,隨後順利獲發豁免信。但索菲則被判入獄20日。
現場標語:「拒服兵役也是一種守護安全」、「索菲是我們的英雄」、「請聆聽拒服者的聲音」、「戰爭中我們都是輸家」、「暴力只會帶來更多暴力」。
奧爾是所謂的「拒服者」(Refusenik),她是公開拒絕履行義務役的良心反戰者。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約占總人口20%)與哈雷迪(約占10%)因宗教或族群因素可獲豁免兵役,但其他年輕人幾乎無一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