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代理局長托德・萊恩斯(Todd Lyons)週日在 CBS 節目《面對全國》上表示,儘管外界批評聲浪不斷,他將繼續允許 ICE 探員在執行拘捕行動時佩戴面罩。
在總統唐納・川普加強全國驅逐移民政策之際,ICE 探員日益頻繁地以蒙面方式強行拘捕目標個體,通常未即時表明身分或提供逮捕原因,引發大量人權與問責質疑。多位律師、公民自由倡議者及州檢察長批評,這樣的行為破壞透明度,製造社區恐懼氛圍,也讓不法份子更易冒充執法人員。
萊恩斯承認他「並不支持佩戴面罩」,但表示:「如果這是我們探員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工具,我會容許他們使用。」他聲稱,探員面臨的起底(doxxing)風險不斷增加,而針對 ICE 探員的攻擊事件較去年同期上升 830%。不過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僅記錄10起對探員的攻擊,而去年同期為79起,反映事件雖減,但執法次數卻激增。
自2025年以來,ICE 行動遍及街頭、商業場所與農場,多針對拉丁裔移民展開大規模掃蕩。網路上湧現大量影片,顯示探員蒙面逮人、拒絕回應民眾提問,甚至將人強行押入無標示、窗戶貼黑膜的車輛。有批評者指出,探員身上僅標有「Police」字樣的防彈背心,並未標示部門或個人資訊,極易誤導民眾。
在訪談中,萊恩斯也證實 ICE 正利用美國醫療補助(Medicaid)數據,追蹤疑似非法滯留者行蹤,儘管這些人並不具資格申領該項福利。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報告,全美 Medicaid 受惠者中,84.2% 為美國出生者、6.6% 為入籍公民,僅 9.2% 為具合法身分的外籍人士。
批評聲音認為,蒙面執法掩蓋了政府責任。紐約市律師協會發聲明指:「口罩使用只是本屆政府打擊移民政策中諸多法律問題之一,但這是最急需改革的。」21位州檢察長,包括紐約的詹樂霞(Letitia James)日前聯署致函國會,要求立法禁止聯邦移民探員佩戴掩蓋身分的面罩,並強制配戴身分與單位標誌。
加州議會上月也提出《反私刑法案》(No Vigilantes Act),規定聯邦探員須展示其全名與證件號碼。洛杉磯市長巴斯(Karen Bass)接受 ABC 訪問時直言:「本市警察每天執勤也沒戴面罩。我不認為你有權蒙面上街抓人。」
此外,也有多起犯罪份子冒充 ICE 探員的案件被揭發,包括一名北卡男子今年1月以驅逐為威脅綁架並性侵女性;以及一名佛州女子於4月假冒移民官從前男友妻子職場將其強行帶走。另有例子指出 ICE 指控誇大,例如紐約市長候選人布蘭德・蘭德曾遭 ICE 以攻擊執法人員為由逮捕,惟當日即撤銷指控。
雖然萊恩斯辯稱探員均有識別,但許多目擊與錄影證據顯示,探員多未明確自報身分,引發社會廣泛不滿與立法呼聲。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