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kww.hk/a/202507/19/AP687ae03be4b0e169b1368954.html
公廁是不可或缺的社區基建,更是城市的門面,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本港812所公廁,食環署兩位高級衞生督察早前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透露食環署自2019年至今已展開480所公廁翻新及優化工程,目標是2028年底前為餘下公廁開展翻新或優化工程;署方近年更引入多項創新科技,包括在全港首個主題智能公廁採用空氣淨化太陽能玻璃天幕,能分解和去除空氣內的有機污染物,改善空氣質素。
管理妥善的公廁有助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政府推動無處不旅遊之際,管理公廁的政府部門亦默默耕耘。食環署高級衞生督察黃孝祥與高級衞生督察李育浚早前接受《大公報》專訪,分享公廁翻新及管理最新情況。
使用率高公廁優先翻新
黃孝祥表示,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到撥款逾6億元推行優化公廁的翻新計劃,目標五年內翻新約240所食環署管理的公廁,首階段工程已全部如期展開。自2019年至今,食環署已為480所公廁展開翻新或優化工程,目標是在2028年前為餘下公廁開展工程。
「食環署明白公共廁所設施是城市重要基礎設施,亦會影響遊客對一個城市的評價,如果廁所乾淨整潔、無異味,遊客就會對這個城市留下好印象,給予好評價。」黃孝祥表示,食環署會根據公廁的使用率、地點、設備狀況、興建時間和翻新時間等因素,決定是否納入翻新計劃;食環署亦會定期與旅遊事務署聯絡,了解旅遊景點附近由食環署管理的公廁是否需要改善。
黃孝祥提到,食環署轄下公廁每日清潔不少於兩次,高使用率、位於旅遊景點,以及衞生狀況受關注的公廁,會設有廁所事務員,進一步提升清潔和管理水平,現時有278所公廁設有廁所事務員,「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從維修管理、科技應用和公眾教育等多方面入手,致力提升公廁的清潔及服務水平。」
不少城市會透過公廁建設提升城市形象,日本有地方政府甚至將公廁成為旅遊景點,香港有否重點打造「明星公廁」?黃孝祥表示,食環署首要確保公廁衞生清潔,符合部門標準,即「無污漬、無臭味、地常乾、維修妥」,食環署公廁以實用為主,審慎運用資源,但署方會定期檢視公廁設施有何需與時並進的地方,亦會在公廁翻新或增設公廁時考慮設計元素,令公廁與周遭環境配合。
黃孝祥舉例,食環署在打造位於科學園海濱的白石角公廁時,由於公廁毗鄰單車徑,不但公廁設計加入了單車主題,公廁背面亦設置了長櫈,方便騎單車人士及路過的市民休息。
增添更寬闊長者優先廁格
黃孝祥表示,白石角公廁是全港首個主題智能公廁,提供一系列以人為本的智能設施和創新技術設計,天窗採用空氣淨化太陽能玻璃天幕,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提供電力,用於手機充電站、智能鏡等,並可分解和去除空氣內的有機污染物,改善空氣質素。為減少細菌病毒通過接觸傳播,沖水按鈕、水龍頭、訪客反饋系統等均使用非觸式設計,另設空間更大的長者優先廁格、供嬰兒更換尿片的枱面等,處處細節,照顧到不同年齡層使用者的切實需求。
不少地方的女廁經常大排長龍,本港公廁規劃如何回應需求?黃孝祥說,食環署2004年起已按照1比2的比例,規劃男女廁廁格數量。2021年食環署更是委託城大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自2023年起,食環署新建或翻新的公廁均採取1比2.32的男女廁格比例,進一步增加女廁格數量,以改善女廁排隊情況。
冇用
所謂: 懶泥唔扶得上壁
新港人一樣踎喺地下痾
或踩上廁板痾到周圍臭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