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執法者「隱身化」的浪潮,不只發生在美國。近年來,在香港、以色列等本應受民主法治原則約束的政權內部,警方與軍方刻意遮蔽身份、拒絕展示警員編號,正成為新常態。
「蒙面 ICE」橫行街頭 執法者身分成謎
根據《MaddowBlog》報導,2025年 ICE 宣稱面對「500% 的攻擊增幅」,用以合理化大規模蒙面執法行動。然而《華盛頓郵報》進一步查核後發現,ICE 所列舉的襲擊事件中,多數與身份揭露無關,甚至無證據顯示有特定 ICE 人員因身份曝光而被針對。
前 FBI 探員 Mike German 表示,這種趨勢標誌著執法部門正「背離民主監督」,並指出當執法人員不再標明身份,將削弱公民分辨合法與非法執法的能力。更令人不安的是,白宮移民政策高層 Tom Homan 甚至威脅要對批評蒙面執法的民主黨議員展開司法調查,令人質疑行政部門是否意圖壓制反對聲音。
「沒有編號的警察」成示威者夢魘
自2019年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警隊執法人員大規模遮蔽身份的現象引發廣泛爭議。警方不再配戴肩章編號或隱藏證件,甚至拒絕自我介紹,導致執法過程中出現大量無從追究的濫權行為。
港府辯稱此舉是為「保障警員人身安全」,但多名法律界人士及人權組織質疑其違反《警察通例》及基本法保障的人身自由權利。儘管社會要求恢復警員編號制度的呼聲不斷,但至今無具體改革。
安全部隊隱身執法 壓制媒體與批評聲音
隨著加薩戰爭與國內示威升級,軍警部隊被揭在多次拘捕行動中刻意遮臉、不著軍階,並對記者與平民採取高壓措施。2025年內政部長本—格維爾更公開要求調查「觀看半島電視台的人」,並提出封鎖媒體及拘捕「煽動者」的立法計劃,引起國際社會譴責。
根據人權組織報告,已有多起巴勒斯坦地區、以及以色列國內阿拉伯社區居民遭「身份不明安全人員」夜間突襲拘捕的案例,幾乎無法提出申訴。
遮臉與不問責
ICE 蒙面執法,警察拒絕編號,軍警封鎖新聞、隱匿身分,這些案例揭示一項令人警惕的全球性趨勢。政府正透過模糊執法界線、淡化個人責任、操控輿論與恐嚇異見,瓦解民主社會最基本的監督與透明制度。
當新聞工作者、示威者、甚至普通旅客面對無法確認身分的執法人員時,所產生的不安與無力感,反映著一個權力不受節制的世界。2025年的世界,正逐步進入一個「你不知道誰在抓你、也不知道誰該負責」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