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很多消費者依然喜歡「食點心」,只不過愈來愈多人沒啥興趣「上酒樓」,他們卻在其他地方(例如點心專門店)或使用其他方式(外賣App)來品嘗「一盅兩件」。
作為比較,一家傳統酒樓通常面積較大,動輒可容納數以百計客人,採用中式裝修,尤其是需要「高樓底」才夠富麗堂皇;同時,酒樓提供的食物亦更廣泛,除了點心,往往還包括海鮮、燒味、精美小菜等。
相反,點心專門店一般面積較小,最細只需數百方呎便可開業,通常採用簡潔的現代化裝修,亦不一定需要「高樓底」;此外,顧名思義,點心專門店主打點心,食品選擇不及傳統酒樓包羅萬有。
新式裝修快捷服務 取悅年輕客
近年來,傳統酒樓與點心專門店在本港呈現此消彼長形勢,背後主要存在三大因素。首先關乎食客喜好變化,特別是年輕世代普遍不喜歡傳統酒樓的中式裝修風格及人多吵雜環境,他們尤其不習慣「搭枱」。相較之下,點心專門店的新式裝修及快捷服務節奏,顯然更加符合年輕顧客脾胃。
同時,很多點心專門店不受傳統規限,積極推出更多創新口味及fusion風格點心,為食客帶來新意,比起酒樓更具條件開拓年輕客源。
其次涉及人口結構變化,事關傳統酒樓以往通常是家族聚餐首選,一張大枱坐滿十幾廿人,非常熱鬧。但隨着本港社會出現「少子化」及「原子化家庭」趨勢,再加上近年「移民潮」影響,導致人多勢眾之大家族日益罕見。舉例說,一些家族原本有十多人,每月在酒樓「三代同堂」聚餐兩三次;但近年中生代帶着小孩移居海外,剩下老一輩留港,這難免令酒樓的客源及生意驟降。更甚者,部分獨自留港的長者,可能已沒心情再去飲茶,實在頗為唏噓。
人手有限皮費輕 可靈活轉身
最後一個因素與經營成本有關,如上文提到,傳統酒樓既需要大面積及「高樓底」場地,又要在廚房聘用多名大廚,炮製海鮮、燒味、小菜等食物,故此租金及工資等「皮費」沉重,兼逢市場需求及生意額縮減,甚難「計得掂數」。反觀點心專門點只需租賃數百至千多方呎樓面,又毋須聘用太多廚房人手,能夠輕裝上路,可以更靈活地經營,難怪近年如雨後春筍湧現。
無可否認,眼下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餐飲業尤其生意難做,食肆倒閉消息幾乎無日無之。但「難做」不代表「冇得做」,在逆境和低潮當中未必沒有生存的空間。除了近年「當旺」的兩餸飯和烘焙店之外,點心專門店之冒起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9%85%92%E6%A8%93%E5%9F%B7%E7%AC%A0-%E9%BB%9E%E5%BF%83%E5%BA%97-%E5%86%92%E8%B5%B7-19010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