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今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表示,本港經濟穩健增長,去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2.5%,今年首季按年上升3.1%,較7大工業國升幅明顯高。他指恒生指數上半年上升百分之20,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40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8%,又指根據政府中期財政預測,經營帳目會在2025/26年度大致達致平衡。
他指由於薪俸稅、利得稅等主要收入在財政年度後期收取,因此現時推測全年狀況是言之尚早,政府現階段亦無意改變發債規模。他強調政府過去數年並沒有大幅加稅,現時亦未有相關計劃,政府今年計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副,原則是保持本港簡單低稅制的優勢。
提出質詢的議員謝偉俊指現時負資產數字為40,741宗,是2023年第4季以來新高;核心商業區店舖空置率為12%,是4年半的新高;上月破產數字為949宗,是5年的新高。他指看見現時食肆、戲院結業,滿街「夾公仔舖」,便能反映市道有多「旺盛」。他關注政府是否有「超前部署」,令市民和消費者信心增強,例如任內不會加稅。
陳浩濂表示,零售餐飲等傳統行業受到市民旅客消費模式改變,面對較大挑戰,相關市民的「體感溫度」和實際經濟數據或有差距。他指政府有不同計劃協助他們升級轉型,應付相關情況,重申政府沒打算加稅。
對於近年政府引入累進式稅項,工程界議員盧偉國指外界或擔心政府向高收入人士「開刀」。陳浩濂重申,政府沒打算加稅,舉例薪俸稅標準稅率修訂後只影響0.6%納稅人,而修訂差餉亦指影響2%住宅物業。他指亦有令市民負擔減少的政策,例如印花稅。
究竟係咪講緊同一個香港?定平衡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