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西南昌一名網民稱,其在乘坐網約車時被司機額外收取3元「空調費」,且司機表示屬「自願消費」,事件隨即在網上引發熱議,有關話題更登上熱搜。實際上,網約車收「空調費」並非首次引發關注,搜索社交平台可見,來自北京、杭州、遼寧等地的網民都曾在小紅書發帖,指自己曾被司機收取空調費,且即使投訴,平台也未見有任何處理或懲罰措施。
有內媒在南昌市走訪調查後發現,「空調費」收費並不普遍,但也有不少司機表達不滿。
司機熊師傅直言:「以普通新能源車為例,充滿電的狀態下,全天可以跑500公里,開空調的話可能只能跑400公里。」他認為,在平台長期推出優惠劵及壓低乘車費用的情況下,抽成未減反增,司機收入被壓縮,可能令部份司機為多賺錢而另設收費。
「平台的高溫補貼只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之間,而且每單補助還不到1塊錢。」另一名司機高師傅則指出,這段時間乘客本來就不多,加上補貼金額少,實際到手每月不足300元,根本無法彌補開空調帶來的損耗。高師傅亦提到,「一旦被乘客投訴,平台處罰很重,這麼幹(加收『空調費』)的人很少。」有司機會因此選擇提前聯絡乘客商量能否不開空調。

在小紅書平台,一名自稱「廣州滴滴司機彭哥」的司機發佈影片直言:「特惠一口價的訂單,開不開空調就是由他說了算」,並稱「花多少錢就享受多少服務」,「沒付空調的錢就不會給開空調」,「想要服務就不要打特惠價的訂單,一口價的訂單就是沒有服務」,並強調開空調「不是網約車的義
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