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械人大戰] 史上首見!俄軍士兵向機器人部隊投降 AI押送戰俘引爆國際法爭議

天呀!幾時開眼

1 回覆
1 Like 2 Dislike
天呀!幾時開眼 2025-07-14 18:40:21
烏俄戰爭進入高科技作戰新階段。烏克蘭軍方宣稱,在近日一場由全自動武器執行的行動中,俄軍士兵首次在無人參與的攻擊下主動投降,並由多旋翼無人機押送至烏軍陣地收押,創下戰爭史上機器部隊俘虜敵軍的首次紀錄。據《基輔獨立報》(The Kyiv Independent)與西班牙《阿貝賽報》(ABC)報導,這起事件已引發國際軍事與法律界廣泛關注。

地面與空中機器聯手 逼俄軍不戰而降

根據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7月9日在Telegram發布的戰報內容,該旅在哈爾科夫地區發動一場由地面自殺式無人載具與空中FPV無人機(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執行的作戰行動。這些機器部隊摧毀了俄軍多個防禦據點,逐步逼近殘存的庇護所。

《基輔郵報》(Kyiv Post)引述軍方表示,當其中一台地面機器靠近一處半坍塌掩體時,俄軍為躲避即將引爆的炸藥選擇投降,且全程無任何烏軍士兵靠近。投降的俄軍士兵之後由多旋翼無人機「押送」至烏軍控制區,完成收押程序。

兩度擊退人類攻勢後 俄軍竟敗於機器

據《歐洲真理報》(Euromaidan Press)報導,該據點此前曾成功抵禦兩次由烏克蘭人類部隊發動的攻擊,但在面對無人系統協同進攻時迅速潰敗。烏軍藉此控制了該區域的重要據點與補給線,顯示AI與無人裝備已在戰場上具備戰略突破力。

第3獨立突擊旅強調,這次行動為「全機器化戰鬥模式」的實例,標誌著戰場上的角色分配與風險結構出現根本改變。

日內瓦公約未涵蓋 AI俘虜敵軍引爭議

此次事件同時也揭露國際法的漏洞。根據《阿貝賽報》分析,《日內瓦公約》目前對「被自主系統俘虜的戰俘」並無明文規範,導致此類行動面臨法律與倫理爭議。美國與以色列的軍事法學家已著手分析此案例,研議是否應將自主系統納入武裝衝突法律框架。

烏克蘭早已推動「無人化前線」 AI武器上場成趨勢

早在2023年,烏克蘭國防部便推動「Brave1」計畫,整合逾160家本土科技企業發展無人地面與空中載具。據《澎湃新聞》2024年11月報導,這些設備涵蓋戰場物資運輸、自動射擊平台與醫療撤離功能,為前線減少人員風險提供強大助力。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