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2025-07-13 12:29:06
地球自轉確實有微小的變化,但「突然加速」通常是誇張的說法。地球自轉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地殼運動、大氣流動、海洋潮汐,甚至地震或冰川融化等。近年來,科學家觀測到地球自轉速度略有加快,導致一天的長度比標準24小時略短(通常在毫秒級別)。例如,2020年曾錄得28個「有史以來最短的日子」,平均比24小時短約0.5毫秒。
這種現象主要與地球內部和外部的物理過程有關,比如角動量轉移或地球質量分布的變化。2022年6月29日,地球自轉速度達到近幾十年的高峰,當天比標準24小時短了約1.59毫秒。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與「錢德勒擺動」(Chandler Wobble,一種地球自轉軸的微小擺動)或氣候變化(如冰川融化導致質量重新分布)有關。
不過,這種加速對日常生活影響微乎其微,僅在高精度時間系統(如GPS或天文觀測)中需要考慮。為了應對自轉變化,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ERS)可能會調整「閏秒」,但由於近年自轉加快,討論甚至轉向是否需要「負閏秒」(即減少一秒)。
如果你聽到「地球自轉突然加速」的說法,可能是媒體誇大或誤解了科學數據。若有具體來源或事件(比如某篇新聞或X帖子),我可以幫你分析其真實性。你有沒有相關的資料或問題想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