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分析死因裁判庭報告,指去年本港共錄得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是自2003年以來的新高。去年平均每日約有3.12人自殺死亡,自殺率為14.10,較2023年上升46宗,其中男性比例逾六成半(762宗或66.96%),為近十年來新高。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會主席黃瀚之表示,社會對男士有性別標籤,中年男士要事業有成及家庭美滿,遇任何事都「男兒有淚不輕彈」,盼大眾接受男性表達有困難,需要協助,「如果大家欣賞到呢份勇氣,其實我諗亦都好幫到。」
逾三成半自殺者無業或失業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周六(7月12日)舉行記者會,其中去年錄得的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中,逾三成半(37.5%)為無業或失業人士。年齡層方面,逾四成(472宗)自殺死者為60歲以上,其中30至39歲及40至49歲男士自殺率有明顯上升,分別由2023年的19.05升至24.38,以及22.06升至27.46。
最多被採取的自殺方式為「由高處墮下」(52.02%),第二「吊死」(21.44%),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即燒碳(14.59%)。此外,有60宗個案與精神病有關。
機構的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去年接獲11,939求助個案,較2023年增1,324宗,其中50至59歲最多人求助佔19.52%,主原為精神健康(15.66%)、家庭(14%)及人際相處(10.55%)。而自殺危機介入服務個案則有1,386宗,其中女性佔899宗,而男性則佔487宗。主因亦為家庭(20.06%)、經濟(14.53%)及精神健康(12.39%)。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會主席黃瀚之表示,30至59歲自殺率為近八年來近高,其中30至39歲屬人生壯年及責任較多的階段。他提到機構就自殺危機介入的個案中,以女性比例居多,正正與自殺死亡數字相反,反映男士遇到困難不想暴露人前。
經濟環境不佳令男士壓力增加
問到經濟不景是否導致自殺率上升主因?黃瀚之指求助個案反映男士普遍關注經濟及就業問題,直言去年經濟環境確實令30至49歲男士負擔增加。
署任總幹事暨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韋賽姬指,中心最多男士求助的原因為經濟、家庭及婚姻問題。中心在2025年1至6月期間接獲558宗危機個案中,約200宗為男士,當中七成為中年男士,逾兩成人主因為經濟問題,反映經濟環境差令壓力差大。
男照顧者曾計劃跳崖自殺
年約40歲的Y先生是全職照顧者,過去數年一直照顧患癌的媽媽及患有腦退化症的爸爸,長時間壓力下,令Y先生萌起輕生念頭。他指曾打算到山上服藥或跳崖自殺,地點是童年時與好友行山途經的地方,曾有兩名朋友在這裡過世,「喺嗰度死就諗住永遠都可以同佢哋喺埋一齊,咁我死咗都唔會驚無人做朋友傾偈。」
Y先生將遺言影片傳送給妹妹,醫務社工獲悉其自殺計劃後,轉介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機構的姑娘不斷致電下,Y先生稱幸好「嗰一剎那聽咗個電話」,經一段時間溝通後,明白人生並非只得照顧媽媽及爸爸,「仲有好多嘢值得我去留戀嘅」。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5%8E%BB%E5%B9%B4%E6%9C%AC%E6%B8%AF%E9%8C%841138%E5%AE%97%E8%87%AA%E6%AE%BA%E6%AD%BB%E4%BA%A1%E5%80%8B%E6%A1%88-2003%E5%B9%B4%E4%BB%A5%E4%BE%86%E6%9C%80%E9%AB%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