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lizabeth Lopatto、Sarah Jeong(《The Verge》)|2025年7月4日
從前,在美國的歷史開端,有一位暴君。他被整個國會徹底拒絕。
這位暴君,正是美國《獨立宣言》所針對的英王喬治三世。如今我們或許已視《獨立宣言》為理所當然,但當年它是一項政治上的大膽創舉──一個新國家聲稱擁有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些權利凌駕於任何王權之上。
為了捍衛這些權利,美國開國者宣稱,人民有權「改變或推翻」政府。這段著名的序言──「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之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與追求幸福」──傳達的是一項激進主張:政府的存在目的,是為了保障人民的權利。
多年來,這些「人民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的思想已成為日常語言,甚至被用於汽車廣告。但這些並非空話──這些原則貫穿整個美國憲政系統,是設計此制度的根本。
當年的《獨立宣言》甚至明言:如果政府侵犯這些權利,人民有權推翻它。當時列出長長的暴政罪狀,用來證明英王應被推翻。如今重讀這些「罪狀」,令人不寒而慄:
「將我們押往海外,受虛構罪名審判」
「阻撓外國人歸化法案,拒絕促進移民措施」
「設立大量新機構,派遣官員騷擾民眾」
「在和平時期駐軍於民間,未經立法同意」
「企圖使軍隊凌駕於文官體制之上」
「切斷我們與世界的貿易」
「剝奪陪審團審判權」
「煽動內部叛亂」
其中一句「將我們押往海外,受虛構罪名審判」,如今尤為刺耳──川普的秘密警察綁架人民、甚至將他們遣送至薩爾瓦多的臭名昭著監獄CECOT。他們不需要有罪,身上有刺青或被腐敗警察指控即可。
川普政府一開始便違背美國根本精神,遭到地方法院下令停止無程序驅逐。然而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隨即介入,透過所謂「影子名冊」(shadow docket)緊急凍結禁令,容許政府繼續不告知對象、不給辯解機會地將人遣送。
三位自由派大法官提出異議,蘇東瑪大法官寫道:「政府行為表明其自認不受法律約束,可隨意驅逐任何人至任何地方。」
川普總統從不隱藏其集權野心,甚至公開對支持者說:「當我當選後,你們將不再需要投票。」他的競選商品已有「Trump 2028」帽。他曾因輸掉選舉煽動武裝暴動,如今回朝後舉辦軍事閱兵慶生、徵用州民兵對付加州示威者、命令調查政治對手、威脅逮捕紐約市長候選人,甚至揚言剝奪對方國籍並驅逐出境。
他大量動用行政命令推行無法通過國會的政策,甚至重新詮釋憲法──例如試圖廢除出生公民權。最高法院未正式審理其合憲性,卻裁定下級法院不得全國性凍結其命令。結果導致美國僅有28個提起訴訟的州保障出生公民權,其餘州則淪為川普行政令的實驗場。
這無視《憲法第十四修正案》開宗明義:「凡在美國出生或歸化者,皆為合眾國與其居住州之公民。」如今最高法院選擇無視其文本、避而不談,對憲法進行沉默侵蝕。
第十四修正案是美國憲政體系的支柱。它將原本僅限聯邦的《權利法案》推及各州,確保各州亦不得剝奪人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未經正當程序。美國法律演進百餘年,逐步擴張這些權利──從避孕權、到墮胎權,從隱私權、到生育自由。
如今,右派法學觀反對這些由修憲與法院詮釋而來的「氣氛權利」(penumbra rights),回歸僵化文本主義(textualism)與原意主義(originalism),但這些原教旨理論卻在川普行政命令違憲時選擇噤聲。
結果清楚:最高法院保守派只關心權力,而非憲法。
川普任內三度提名大法官,打造出可持續數十年的超級多數。他們推翻《羅訴韋德案》,宣稱墮胎權「從一開始就錯了」。而在出生公民權案中,則拒絕行使制衡權限,間接削弱第十四修正案。
這場危機不僅源於法院。國會軟弱無能、眼見川普煽動國會暴動卻無法懲罰;行政部門則無視法治,徹底走向威權。
這並非保守主義──這是極權主義。
當年建國者反對君主制度,設計三權分立體制以防止權力集中。但今日的法院早已不是制衡力量,而是川普政權的武器。它不再是守護者,而是破壞者。
這場針對憲政體系的根本攻擊,正以保守之名行顛覆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