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o》
記者 Victor Goury-Laffont|2025年7月1日|馬賽報導
在川普政府強硬保守政策衝擊美國科研與教育體系之際,首批「科學難民」,來自美國的學術研究人員,已抵達法國,尋求研究與言論自由的庇護。
位於地中海沿岸的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 University, AMU)近日宣布,已有八位美國學者進入該校的「科學安全庇護計畫」(Safe Place for Science),成為該計畫首批受惠者,也成為首批公開選擇離開川普治下美國、前往法國展開新學術生活的研究者。
把美國變成「科學流亡地」
AMU校長埃里克・貝爾東(Eric Berton)在學校位於山頂的天體物理實驗室發表聲明時,直指當前美國學界的困境與20世紀納粹德國時期學者流亡歐洲的歷史相似:
「我們今日所面對的情境,與歷史上某些黑暗時刻並無太大差別。」
貝爾東與前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亦呼籲法國政府設立正式的「科學難民」身份認定制度。
「美國學術體系正在遭受全面攻擊」
參與計畫的學者多數尚未正式簽約,因此要求匿名。一位來自知名大學的氣候學者 James(化名)表示,他與同為研究民主與司法制度的妻子選擇申請庇護,是因為「我們研究的領域正面臨政治鎖定與資金砍殺」。
北伊利諾大學歷史教授布萊恩・桑德伯格(Brian Sandberg)則坦言:「美國整個科研與教育系統正遭到全面攻擊。」他研究16至19世紀的氣候變遷,原本僅打算在馬賽短期訪學,後來得知該計畫後即決定正式申請,轉為長期留法。
據AMU表示,包括史丹佛、耶魯在內的美國知名學府研究人員中,已有近300人遞交申請。雖然AMU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及巴黎的大型學術機構,仍吸引如此踴躍申請,貝爾東直言:「這說明大西洋彼岸的情勢已非常急迫。」
難民待遇?更自由的學術生活
法國政府與歐盟近期投入數百萬歐元資金吸引美國學者移居歐洲,AMU是全法第一所落實對美「科學難民」庇護的學校,並已預算1500萬歐元執行該計畫,目前正遊說政府再追加一倍經費,以便將計畫名額從原訂的20人擴增至39人。
儘管如此,前往非英語國家長居仍是重大轉變。許多學者擔心法國的研究資源與薪資水準不如美國。一位年輕的生物人類學家坦言,自己仍在觀望是否簽署合約,因為「薪資有差距」。但她也指出,法國生活成本較低,教育免費,對她兩名年幼子女來說,「在馬賽展開新生活是值得的」。
針對外界關切外籍研究人員會否搶占本地資源,AMU澄清,該計畫學者將與法籍研究人員同工同酬,並強調計畫並非剝奪法國本土科研資源,而是因應全球學術自由危機。
學者反思:少一點壓力,換來更多自由
這位準備簽約的學者也補充說:「整體而言,無論是政治還是學術,這裡的壓力都會少很多。」
隨著美國科研環境日益政治化,川普政府第二任期內持續削減教育預算、限制學術言論並將研究機構政治工具化,越來越多學者正在考慮是否也要踏上「學術流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