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和「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4艘艦艇組成的海軍艦艇編隊,今起訪港5天(3日至7日),其間會組織一系列開放參觀和文化交流活動,一萬張參觀票已火速派完。
山東艦抵港後將停泊於本港海域西面2號錨地,持票者可登艦參觀山東艦及戰鬥機、直升機等艦載武器裝備,觀看訓練展示。根據海事處文件,西面2號錨地位於迪士尼樂園東面對出海域,未能搶到票的市民,或可嘗試去迪士尼碼頭、坪洲、青衣南面、摩星嶺等地遠眺山東艦的英姿。
繼2017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及3艘屬艦訪港後,由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山東艦今日抵港。山東艦於2019年12月在海南三亞正式交付海軍及正式服役,標誌人民海軍進入「雙航母時代」,並成為美英以外第三個擁有雙航母編隊的國家。該艦可搭載殲-15戰鬥機及其他型號艦載機逾36架,較遼寧艦多一半。
至於湛江艦及運城艦則停泊昂船洲軍營,持票者可以入營參觀兩艘艦及艦載直升機等武器裝備,並觀看訓練展示;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同時開放。
「山東艦」的規格與設計升級
山東艦航母在船體設計和內部配置上均展現了卓越的工程水平,其龐大的艦體與精密的內部結構,是其強大作戰能力的基礎。
艦體尺寸: 長約 315 米,寬約 75 米。
排水量: 滿載排水量約 6 萬至 7 萬噸。
最高航速: 約 30 節。
甲板設計: 滑躍甲板弧線傾角為 14 度,甲板總面積高達 1.5 萬平方米,約等於 3 個標準足球場。
內部結構: 艦上設有超過 3,600 個房間,可容納逾 2,000 名官兵。
艦島是山東艦航母與「遼寧艦」外觀上最顯著的區別。設計團隊對其進行了大幅優化,不僅縮短了長度,更增加了艦橋層數,並將相控陣雷達的安裝位置抬高,從而擴大了遠程海空探測距離。這些改進有效擴展了甲板面積,不僅能停放更多艦載機,也提升了艦載機的調度效率,為指揮與航海人員提供了更優良的室內工作環境。
先進的探測能力與射頻系統
山東艦航母裝備了先進的電子信息系統,賦予其卓越的目標探測與處理能力。艦上採用了綜合射頻與綜合信息處理系統,並首次引入社區化管理模式,將航母內部分為不同功能單元,顯著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
在雷達系統方面,山東艦航母配備了國產 「346A型」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採用平面陣列設計,具備三大技術優勢:
散熱效率高: 確保雷達能長時間持續作戰。
探測距離遠: 提升對遠程目標的發現能力。
多目標追蹤: 可同時鎖定並追蹤更多空中目標。
核心戰鬥力:「殲-15」艦載機聯隊
山東艦航母的核心戰鬥力來自其強大的艦載機聯隊,其中以「殲-15」戰鬥機為骨幹。艦載機配置與作戰效能如下:
主力戰機「殲-15」: 透過優化甲板佈局,山東艦航母的「殲-15」戰鬥機搭載量從「遼寧艦」的 24 架大幅提升至 36 架,增幅高達 50%。這使得航母能夠在短時間內出動約 20 架「殲-15」,迅速形成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
電子戰尖兵「殲-15DH」: 該艦還裝備了「殲-15DH」電子戰飛機,專職執行電磁攻擊、通信對抗及反輻射打擊等任務,能有效壓制敵方雷達與防空系統,大幅提升整個艦載機編隊的戰場生存能力。
此外,山東艦航母配備了先進的指揮控制系統,能對整個山東艦航母編隊(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進行高效協同指揮,形成一個集防空、反潛、反艦於一體的綜合性海上作戰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