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熙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政府相繼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以擴大輸入外地勞工,而其政策原意原為補充勞動人手,以紓緩不同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但近期個別行業失業率上升,而上述計劃仍持續推行,擠壓本地工人的工作機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二○二三年至今上述兩個計劃所輸入的勞工人數趨勢,以及現時最新輸入勞工人數為何;
(二)自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及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推行至今,每月各計劃獲批的配額及使用配額的變化分別為何;相關行業相應每月的失業率分別為何;
(三)自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推行至今,當局在審批相關配額時,有否因應當時經濟狀況改變而減少批出配額;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四)鑑於當局在二○二三年九月四日推行優化計劃後,暫停執行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的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自優化計劃推行後,每月該26個職位類別獲批及使用的配額變化分別為何;同期相關職位類別的每月失業率分別為何;
(五)現時有否措施確保,當相關行業的本地勞工失業率及就業不足情況惡化時,當局會即時調節相關行業的輸入勞工措施,以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
(六)有否考慮在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和優化計劃下設立「階梯式退場機制」(即當本地個別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變差的比例,或其勞工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情況惡化至特定百分比時,可啓動分階段縮減該兩項計劃輸入勞工的配額),以減少相關行業的本地勞工的影響;若有,詳情如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七)有否考慮將總來港就業勞工人數與本地總體失業率掛鈎(即當本地勞工失業人數增加的同時,輸入外勞的配額亦會相應收緊),以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若有,詳情如何;若否,原因為何?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7/02/P2025070200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