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N》報導,《人類生殖》期刊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在人類精液和卵泡液中發現微塑膠。西班牙Next Fertility Murcia輔助生殖實驗室主任戈梅茲·桑切斯(Emilio Gómez-Sánchez)博士表示,過去的研究已暗示這種可能性,因此在人類生殖系統中發現微塑膠並不完全出乎意料,但令人驚訝的是其普遍性。

微塑膠是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它們經由攝入、吸入和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人體,再透過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包括生殖器官。研究人員特別確保用於收集和儲存樣本的容器,沒有被微塑膠污染。影像顯示,生殖液中存在9種類型的微塑膠。超過50%的卵泡液樣本含有聚醯胺(PA)、聚氨酯(PU)和聚乙烯(PE),超過30%的卵泡液樣本中發現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在精液樣本中,56%含有聚四氟乙烯(PTFE)。常見的聚醯胺是尼龍,廣泛用於紡織品、塑膠和汽車零件。聚氨酯常用於家具、建築、汽車零件和鞋類的塗料、泡沫和黏合劑。聚乙烯和聚丙烯常見於包裝、建築用途和消費品,例如玩具和廚具。聚四氟乙烯(PTFE)廣泛用於不沾鍋,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則存在於許多食品和飲料容器中。
新墨西哥大學藥學系教授坎彭博士(Matthew J. Campen)表示,這項研究證實了先前的研究,這些研究發現在這些生殖液中存在微塑膠,並再次提出了重要的問題,包括這些微塑膠如何被腸道吸收,然後運輸到性腺。
里斯本大學婦產科教授卡爾哈茲·喬治(Carlos Calhaz-Jorge)博士建議,鑑於塑膠的普遍存在,應盡可能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塑膠。波士頓學院全球公共衛生與共同利益項目主任蘭德里根(Philip Landrigan)博士表示,除了減少對塑膠的明顯使用外,還可以避免使用塑膠砧板和食用超加工食品。
塑膠研究委員會創辦人迪米特(Chris DeArmitt)博士透過電子郵件向《CNN》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認同,微塑膠的暴露量極低且無毒,因此不構成威脅。儘管微塑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尚不明確,但塑膠生產中使用的化學物質與荷爾蒙失調、某些癌症、呼吸道疾病和皮膚刺激等健康風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