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見到鴻星中菜全線結業,好多人又喺度唉聲嘆氣,話又一間集體回憶無咗。我知我咁講,又會有班 Haters 話我涼薄、幸災樂禍、踩多一腳。但我嘅宗旨從來都係一樣,只要有正確資訊同分析,就要拎出嚟講,唔好俾人誤導。
鴻星執笠,我會形容係市場淘汰劣質選擇嘅一個健康現象。佢哋自己都賴經濟差,呢個係我聽過最懶、最唔負責任嘅藉口。
我哋用返數據講嘢:
1. 香港經濟根本唔係差:我哋關注組成立喺2020年12月,過去四年半香港GDP一直有增長,實質年增長3.1%(連續10季上升)。失業率由2020年嘅6.6%大跌到本月嘅3.1%,工資中位數都由$18400升到$20500。你同我講經濟差?數據就係最好嘅證明,經濟係向上行緊。
2. 真正死因係性價比低:經濟唔係問題,咁問題喺邊?好簡單,就係性價比低到無倫。一個集團,幾十年來食物質素無乜進步,價錢就識得跟通脹加,但質素完全跟唔上。你埋單一個人閒閒地幾百蚊,食到啲乜?可能係一碟唔夠鑊氣嘅小炒,再加一碟唔知擺咗幾耐嘅點心。市場係最誠實嘅,當你嘅價值配唔上個價錢,市民自然會用腳投票。
相反,我哋睇下兩餸飯點解可以逆市擴張,由2021年嘅280間,升到今年615間,增幅超過一倍。原因就係三個字:高性價比。三四十蚊,兩款餸大大份,味道唔差,起碼飽肚先。呢個就係市場最真實嘅需求。鴻星嘅失敗,正正就係被兩餸飯呢種高性價比模式所擊敗。
所以,我喺度要寄語香港其他仲生存緊嘅飲食集團,唔好再發夢,以為靠個名氣、靠食老本就可以生存。市民嘅消費習慣已經徹底改變,我哋要嘅係實實在在嘅價值。你哋要學嘅,唔係點樣整個靚靚裝修,或者請幾個KOL賣廣告,而係應該謙虛啲,去學習下兩餸飯點解成功。
再唔調整心態,唔將性價比擺喺第一位,我可以肯定咁講,鴻星絕對唔會係最後一間。市場唔會同情弱者,唔識變通,最終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