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軒係咪想同追追熊開筆戰

▋ 有沒有可能成就一個「大型四號位側翼」,不是先練綠葉技能?
如果想拿 Kuminga 的數據去跟一個打法明顯趨近「二三號位側翼」的球員比較,數據的真實性有可能會失真。
因為這些球員的技能包就應該要注重「投籃」,而不是像Kuminga般「大型四號位側翼」,能用身體去打Bully Ball打出優勢。
所以如果把比較對象轉成聯盟中一些比較常見的「大型四號位側翼」,共通點是不擅長三分、不能搖擺到三及五號位、常用身體撞擊禁區等等。
那就是Julius Randle、Paolo Banchero、Pascal Siakam 等人。
(圖同樣是球權:持球時間/在場時間)
後兩者你還可以說打法不太相似,但如果加上容易腦充血、超熱愛打身體、中投不準硬要投、投籃選擇容易令人擔心......
啊 Kuminga 就大隻版本的Julius Randle啊,超像。
如果要檢視這些「大型四號位側翼」成為全明星的時間點,你會發現他們需要的球權也相當高:
Paolo Banchero明星年球權:30.74%,前一年球權:23.8%。
Julius Randle明星年球權:24.58%,前一年球權19.41%。
Pascal Siakam明星年球權:23.57%,前一年球權:16.08%。
Kuminga今年的球權:20.63%,前一年球權:17%。
對,如果按照「大型四號位側翼」的發展路線,又或是純粹按著Banchero/Randle 的路線去走,Kuminga發展的技能不一定是先練成3D綠葉技能,而是擁有更多的球權決策,在中距離發揮及犯錯。
這就應該是Kuminga 最理想的設定,Tatum、Brown、Leonard、Butler 的搖擺側翼,練外線是必須的,但Kuminga的活動能力、身材臂展「比較」允許他多打Bully Ball,少投三分拉開空間。
同樣地,Randle這幾年在紐約人的三分命中率是30.8%、34.3%、31.1%時,按照他這樣的數據以及他在上半年瘋狂腦充血往禁區單打的表現,如果Randle那些小雞掰球都能在人群中放進,我覺得Kuminga絕對、絕對能比Randle做得更好。
圖上「球權」忽略了的一點是「上場時間」的多少,一個球員可能上場時的「持球時間」較低,但「上場時間」較多來培養手感或觀念,而Kuminga則是相反,球權看似很高,但上場時間不多、甚至被切到零零碎碎的。
又或者,極端情況下,勇士賣掉Curry、賣掉Green,把Kuminga拿到大量時間、大量球權,像是Paolo Banchero一樣這幾年29%-32%三分命中率打他的中距離及禁區攻堅,一樣是可能成功的。
當然,當然,這是一個極端個案,上面四個球員多少也有點三分能力,沒有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但這想為Kuminga是不是先要去當拉開空間的射手、又或者純粹為勇士體系服務的無球掩護者,留下了討論的空間。
甚至你問我這類「大型四號位側翼」的打法,不給他二當家的出手權及定位,任其聯盟29隊再有完善的培養系統,也很難練出來。
但你問我Kuminga是不是沒能掌控好機會,又或者是不是勇士不會養Kuminga,這也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不論是當一支驗證過成功、拿過冠軍的無球體系,需要有天賦的球員去為體系「服務」;
還是一個需要球權的「大型四號位側翼」,難以待在一支沒有球權的發揮;兩者沒有對錯。
要兩者共存,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事。
只是勇士跟Kuminga,恰好都是想要在找到共識的過程中失敗了。
僅此而已。
希望未來不要再有Kuminga以及Randle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