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大學力吸國際人才。港大副校長兼醫學院長劉澤星表示,學院早前到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招募人才,收到逾30名學者投履歷,申請者多看中本港低稅制、薪酬達國際標準及發展機會。他又透露,港大第二學位醫科課程已收到900多份申請,當中800多宗為本地申請,也有申請者出身外國名牌學府。
劉澤星:看中稅制薪酬發展機會
劉澤星昨在商台《政好星期天》表示,近年港大吸納不少國際學者,去年約120名國際學者加盟港大;而向港大醫學院投履歷的學者則看中本港低稅制、薪酬達國際標準,以及發展機會,包括香港與內地聯繫,但擔心語言、子女讀書、租金等因素。
學生方面,他稱港大醫學院主要培訓本地醫科生,暫時不太國際化,但冀吸引更多海外學生,而學院的生物醫學工程、環球健康發展等課程有助吸引國際生。
盼引外地文化 拓本地生視野
港大今年9月將開辦4年制醫科第二學位課程,設25個學位。劉澤星說部分申請者曾修讀劍橋、牛津等大學的本科課程,盼引入外地學習文化,拓闊本地生國際視野。對於會否擴大課程學額,他稱「慢慢來,都有機會的」,學院正不斷招募教師,也會利用港大深圳醫院作培訓。他亦呼籲社會支持學院增建學生宿舍及臨牀培訓設施。
有意見認為醫科第二學位課程與新醫學院造成競爭,劉澤星指本港醫生不足,整體而言盼香港醫療體系提升,培訓醫學生物科技人才,雖擔心人手、師資充足否,但不因競爭而卻步,也冀各醫學院合作。
劉澤星又說,港大醫學院正與劍橋大學商討合作,如港大醫科生增潤年有機會攻讀劍橋碩士課程,雙方也正商討博士後及研究員交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