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BC
【華盛頓報導】美國聯邦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近月在全國各地大規模展開行動,不但屢次在街頭無預警拘捕移民與異見人士,更普遍讓執法人員以面罩遮臉、無佩戴警徽或證件執行公務,引發輿論與人權團體強烈關注。
根據《Rachel Maddow Show》所屬的MaddowBlog報導,ICE近來持續引用不斷上升的「遭襲擊統計數據」作為官員蒙面執法的正當性依據——今年4月,國土安全部(DHS)聲稱ICE人員遭襲擊數增長達300%;5月更新為413%;至6月則驟升至500%。
不過,《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Philip Bump深入調查這些數據來源後發現,ICE未提供任何實質證據或事件細節,亦未回應多次查詢。Bump指出,所能找到的少數個案中,攻擊發生時人員是否戴口罩與否與事件無直接關係,且多屬例行執法情境下的衝突。
「ICE未能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其人員因身份曝光而在執法之外遭襲,」Bump強調,「該機構選擇不說明細節,卻反而不斷誇大襲擊增幅,與其近期對民主黨議員的政治指控一樣令人存疑。」
---
遮面成新常態 與美國執法標準背道而馳
報導指出,美國警察、聯邦探員與執法人員通常須清楚標示身份——包括配戴警徽、制服與編號,即使在面對威脅的前線,透明與問責仍為基本原則。但ICE卻一反常規,在川普政府重新上台後,逐漸讓蒙面執法變為常態,甚至在移民法庭、街頭與公民抗議現場強行逮捕,導致公眾無從得知誰負責行動。
儘管DHS將此政策歸因於「面臨的暴力升溫」,但美國各界普遍質疑——既無可信統計佐證,亦缺乏公開機制審視該等行為是否合乎憲法保障。
---
批評透明不足 民主黨議員遭威脅調查
多位民主黨籍官員日前呼籲ICE停止遮面執法、恢復問責制度。然而,川普政府的「邊境沙皇」湯姆·霍曼(Tom Homan)隨即在福斯新聞上表示,將要求司法部對這些議員展開調查,聲稱「有必要看看這些發言是否跨越法律紅線」。
對此,MaddowBlog撰文指出,ICE當前的行動已對法治根基與民主制度造成侵蝕,「如果公民無法辨認誰是執法人員,就難以信任其執法行為的合法性。更何況,在公共街道上進行拘捕,理應有最高程度的透明與問責。」
---
分析:面罩之下的權力濫用
分析人士指出,遮蔽身份的執法模式,不但加劇社會不信任,也易讓冒充官員的犯罪者有機可乘。近月已有民主黨政治人物遭假冒警察攻擊,顯示此類行為對公眾與真實官員本身均構成風險。
「這並非單一政策問題,而是象徵政府從民主程序滑向極權式執法邏輯,」一名不具名法律學者表示。「若批評政府都會引來刑事調查,那這不只是新聞自由與透明危機,更是整個民主體制的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