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伊朗戰事持續升溫。週四(6月19日)清晨,伊朗對以色列發動新一波飛彈攻擊,造成至少147人受傷,其中6人情況危殆。目標包括拉瑪干(Ramat Gan)、霍隆(Holon)等地區,部分飛彈擊中醫院與住宅區,造成嚴重損毀。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在霍隆一處被擊中的現場發表談話,首次公開表示,軍事行動其中一項目標是「消滅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這位現代版希特勒」。他譴責哈米尼下令攻擊醫院與平民,構成「最嚴重的戰爭罪行」。
總理內唐亞胡與卡茲下令,國防軍(IDF)將擴大對伊朗戰略與政府設施的打擊,包括首都德黑蘭一帶的軍事設施與核設施。
根據以色列衛生部統計,飛彈襲擊造成147人送院,其中37人送往霍隆的沃爾夫森醫院,36人送往特拉維夫的伊奇洛夫醫院,另有多人分別送往其他醫院。貝爾謝巴的索羅卡醫療中心亦遭飛彈直接命中,一度傳出有化學物質外洩疑慮,所幸經檢查後排除危險。
外交方面,立陶宛、奧地利、肯尼亞駐以色列使館通報飛彈落點距其辦公地點僅約200公尺,幸未受損。各國強調,外交機構受國際法保護,不應被捲入戰事。
在戰火之際,以色列警方突襲一間外國媒體辦公室,指該機構揭露飛彈落點位置,違反國安政策,並依內政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指示,停止其「非法播報」。
伊朗外交部則譴責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總幹事葛羅西(Rafael Grossi)偏袒以色列,破壞《核不擴散條約》(NPT),並稱IAEA已淪為不加入NPT國家的「政治工具」。
美國方面,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總統川普已批准對伊朗軍事設施的攻擊計畫,但仍未下達最終命令,觀望伊朗是否願意放棄核武發展。川普亦未排除與伊朗會談的可能,表示「交易仍有空間」。
以色列國防軍週三夜間表示,空軍對伊朗阿拉克(Arak)地區的重水核反應爐展開精準打擊,摧毀用於鈽製造的關鍵結構,目的是阻止該設施恢復運作。國防軍同時對德黑蘭及周邊至少20個目標實施空襲。
報導指出,伊朗週三晚間再度發射導彈襲擊以色列中部地區,引發防空警報,大量民眾湧入防空設施。美國、法國已啟動撤僑計劃,安排撤離願意離開以色列和伊朗的國民。
此外,據布魯姆堡新聞,美國正在為可能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做準備,最早或於本週末展開行動。
伊朗革命衛隊(IRGC)宣稱使用賽吉爾(Sejjil)遠程彈道飛彈對以色列實施報復性攻擊。以國防軍證實伊朗發射約400枚彈道飛彈與1,000架無人機,其中20枚落入以色列居民區,造成傷亡與損毀,但大多數遭到攔截。
伊朗國營電視台IRIB也遭駭客入侵,畫面一度被替換為民眾抗議片段,呼籲人民起義。報導稱,這可能與以色列情報部門有關。
以色列居安指揮部(Home Front Command)維持目前的緊急應變指引,僅部分地區限制略為放寬。國內學校、機構維持關閉狀態,公共活動則依設施安全條件限人數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