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no cards 烏克蘭曾信任西方,如今每個國家都想擁有核武

右膠男權

8 回覆
3 Like 3 Dislike
右膠男權 2025-05-29 23:05:40
1994年,烏克蘭在交換安全保證的條件下放棄了其核武。儘管如此,俄羅斯仍然發動侵略。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問:如果這些承諾毫無意義,為什麼要放棄軍備?

Vira Kravchuk

烏克蘭曾信任西方,如今每個國家都想擁有核武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聲稱「如果大家都能放棄核武,會很好」,但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全球核武庫首次擴張,打破了脆弱的核不擴散秩序。雖然特朗普認可核武的「瘋狂」破壞力,但核裁軍的言辭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核武禁用監測報告顯示,2024至2025年間,準備使用的核武數量從9,585增至9,604,這相當於超過146,500顆廣島大小的原子彈。每一顆都擁有足夠的毀滅力量,能夠將一座城市從地圖上抹去。

烏克蘭的經歷展示了信任國際承諾的後果。1994年,根據布達佩斯備忘錄,烏克蘭放棄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庫,換來來自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的安全保證。然而,在面對考驗時,這些保證徹底失敗。俄羅斯先後於2014年和2022年違反協議,而西方大國則表現得猶豫不決、拖延時間,甚至將問題法律化重定義。事實非常簡單:烏克蘭本著誠信放棄了核武,卻在最需要時發現這些安全保證毫無價值。

這一失敗將核裁軍從一場道德勝利轉變為戰略負擔。隨著俄羅斯發出核威脅,中國擴大核武庫,曾經依賴美國核保護的國家開始重新考慮自身的安全。如今,問題不再是核擴散是否會加劇,而是速度、範圍及其代價。



核勒索有效——烏克蘭就是明證

在烏克蘭全面入侵後,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稱,任何北約干預將觸發「你們歷史上從未見過的後果」,並將俄羅斯的核武力量提升至警戒狀態。雖然這些威脅常被專家視為空洞的姿態,但它們的確減緩了西方對烏克蘭的關鍵支持。原本可以改變戰局的武器系統被拖延了數月,因為各方在討論普京的「紅線」——許多後來證明是毫無意義的。

哈佛甘迺迪學院貝爾費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瑪麗安娜·布杰林(Mariana Budjeryn)告訴Euromaidan Press:“每一個新武器系統的批准都非常謹慎,考慮到它可能加劇衝突的潛力。”她指出,“批准過程很慢,因為擔心俄羅斯會用核武對烏克蘭進行報復。這顯然讓烏克蘭在戰場上失去了許多機會,並且付出了更多的生命。”

這一威脅依然真實。2025年3月的美國情報報告指出,“俄羅斯無法快速決定戰場勝負,加上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發動的打擊,讓普京可能會使用核武的憂慮持續升高。”

俄羅斯已經不僅僅是透過威脅來破壞核安全。2023年,俄羅斯退出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並將其核武使用的範疇擴大,這使全球緊張局勢加劇。或許最具警示意義的是,俄羅斯占領了烏克蘭的扎波羅熱核電廠——歐洲最大的核設施——顯示出它願意將民用核設施既當作盾牌,也當作武器使用。

對於非核國家而言,這一信息極其清晰:或許你唯一可靠的安全保障,便是擁有核武。



烏克蘭放棄核武,結果卻遭到俄羅斯入侵

1994年,法國總統密特朗曾悄悄對烏克蘭總統說道:“年輕人,你終究會被騙的。”這句話並非只是一句冷嘲熱諷,當時烏克蘭的前總統庫奇馬(Leonid Kuchma)在2009年揭露,密特朗當時已經預見了未來。

根據布達佩斯備忘錄,烏克蘭放棄了大約1,900枚戰略核武,作為交換,俄羅斯、美國和英國承諾尊重烏克蘭的主權,避免對其進行威脅或脅迫,並在烏克蘭遭遇侵略時提供援助。同時,中國和法國也通過單獨文件提供了類似的保證。

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史蒂文·皮弗(Steven Pifer)解釋道:“我們說過美國會做些什麼;我們會表現出關心,”但他也清楚地表達,“但我們明確告訴你,這不意味著我們會派美軍來保衛烏克蘭。”因此,這是一份安全保證備忘錄,而非安全保障。

這一「保證」與「保障」之間的關鍵區別,因翻譯的問題而變得更加複雜。雖然英語版本使用了“assurances”這一詞,但俄文和烏文版本則標註為“安全保障備忘錄”,這一微妙差異產生了深遠影響。無論如何,所有版本由相同方簽署,承諾同樣的保證。



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失敗,創造了核不擴散體制的信任危機

在簽署備忘錄後,烏克蘭錯失了關鍵的機會。瑪麗安娜·布杰林表示,布達佩斯備忘錄應該成為與簽署國合作的框架,但卻“被擱置了20年”,這段時間內烏克蘭的脆弱性越來越大。

西方對俄羅斯違反協議的回應差異巨大。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奧巴馬政府的反應被布杰林形容為“甚至不過是輕微的警告”。而法國和德國則缺乏對俄羅斯施加有效壓力的政治意願,德國同時在追求與俄羅斯的北溪2號管道項目,形成了明顯的利益衝突。

即便是俄羅斯在2022年的全面入侵,也僅換來西方有限的支持。許多分析師認為,烏克蘭收到的軍事援助是有意為之——足以防止烏克蘭崩潰,但不足以重新奪回被占領的領土或徹底戰勝俄羅斯。這一策略被認為是西方的“最低充分性”計劃,而非疏忽。



當俄羅斯打破規則,世界的反應是觸碰核武

烏克蘭的掙扎——放棄核武後卻遭遇核大國的入侵——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當安全承諾破裂時,曾經依賴他國核保護的國家該如何是好?
邪惡熨斗 2025-05-29 23:08:05
想姐 美國唔批准既話你一提練就制裁你
右膠男權 2025-05-29 23:10:23
有就制裁
冇就畀人打柒
屌admln屎忽 2025-05-29 23:15:18
係唔係教制裁架啦
但no cards就會連國家都冇埋
葛來分多 2025-05-29 23:18:13
俄: 歴史文件 不具法律效力
10號 2025-05-29 23:59:26
睇軸心國就知一定要靠自己,台灣韓國自己睇路
吉利蛋汽車 2025-05-30 01:53:17
右膠男權 2025-06-10 09:01:33
正路啦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