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餸飯」所預示的未來 /文:袁彌昌

日頭真係好眼瞓

27 回覆
2 Like 11 Dislike
日頭真係好眼瞓 2025-05-27 16:38:44
筆陣:一個「兩餸飯」所預示的未來 /文:袁彌昌

【明報文章】在上一篇〈港物價高企 社會問題外溢內地〉(2025年5月13日《明報》),筆者提出今天香港種種近乎畸形的生活形態,例如假期「必須」北上消費或外遊,於淘寶、拼多多購物,以至內地旅客「窮遊」香港,其實都是香港同一個結構問題——物價高企——的不同反映,有關方面有必要把香港被評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認真視作一個問題。然而,香港當局目前將中央的好處盡拿,卻任由自身問題外溢、拒絕尋求轉型的傾向或模式,令問題不斷惡化及蔓延。近年「兩餸飯」的崛起及在各區大舉擴張,可說是對香港前景與未來的最新寫照。

本港現時估計至少有600間兩餸飯店,相比2021年底首次記錄的約300間,不足4年已飈升一倍,在市道低迷下逆市增長並快速擴張,也衍生出新興的「夾餸師」職位。

兩餸飯的顛覆性

有評論指出,兩餸飯店舖主打外賣自取,連外賣平台都難以從中取佣,影響店舖利潤,並由中央廚房直接備菜,省卻廚房、洗碗及樓面面積;店舖位置也可以不太講究,租金和平台費均可大幅削減。一間兩餸飯店舖,只需兩三個「夾餸師」即可營運;對比一家茶餐廳需要樓面、水吧、廚房等10多人,也大幅減省人工。省下的租金及薪金,兩餸飯店舖可用較高質食材及餸菜選擇吸引顧客。結果是,低價餐飲市場由兩餸飯「改朝換代」,把一眾廉價低質的食肆踢出局——連鎖快餐店、茶餐廳、魚蛋粉店等,反而是最受到兩餸飯店的衝擊。不少原本經營酒樓的商家為求生存,亦開始轉型做外賣,以平價兩餸飯作招徠,近日就連大家樂和美心MX都要變陣,加入兩餸飯戰場。可見這次兩餸飯的崛起,對香港餐飲界整個生態圈的衝擊,是深刻且全面的。

事實上,當今天在茶餐廳吃一碟乾炒牛河要六七十元,買個菠蘿包都要14大元,對於普遍「消費降級」的港人,不如用30元買一盒兩餸飯,有菜有肉,反而更實惠實在。另一方面,由於物價高企,人們在家裏「自己煮都未必煮到呢個價錢」,因此連家庭主婦也可以將全家人的伙食,改由兩餸飯店負責。由此可見,兩餸飯作為一種嶄新的飲食模式,具有很強的顛覆性及同類「相殘通吃」(cannibalization)和「內捲」性質。其破壞性,很容易「逼死」以低價作招徠的連鎖店和茶餐廳,其影響必然是持久且長遠的。

近年香港不少高檔食肆及老字號相繼結業,另一邊的兩餸飯卻開到成行成市,反映出經營成本過高這個無法解開的死結:一天租金不下調,就連食物質素高、有招牌菜式的食肆都難逃一劫。以往經濟不好的時候,平價快餐店會很旺場;惟較快餐店更相宜的兩餸飯店遍地開花,甚至旺區都成行成市,顯示消費仍持續往下沉。這不是一句「市場經濟的運作」便可推搪過去的。

筆者更關注的,是兩餸飯現象背後所呈現的精神面貌——有人說兩餸飯質素參差,絲毫沒有飲食靈魂(但當中絕對有出色的)。這與港人普遍在消費降級下勒緊褲頭,只求平價果腹,無奈改變長久以來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失去了飲食上和生活上的靈魂,沒有二致。好聽一點,就是香港人在逆境中靈活求存,實際上卻是被剝奪了「有營飲食」和優質生活,已成為了新時代下香港人的悲歌。也有人認為:人們選擇不留港消費的同時,亦透過兩餸飯節省開支,從而實踐個人目標,顯示在香港無從實踐個人理想之餘,部分港人需要如此卑微地節衣縮食,才仍可以繼續遠遠窺探到其目標與理想。有報道指觀塘鴻圖道一帶,3個月連開4間新店,並轉述了網民感言「本想鴻圖偉業,無奈兩餸一飯」。一種時不予我的悲涼感,不禁油然而生,相信這亦將無可避免地構成當代香港的時代精神面貌。

兩餸飯現象下的精神面貌

筆者當然也關心兩餸飯現象對香港飲食文化的影響——由「一盅兩件」到茶餐廳,再到兩餸飯,香港飲食文化不但沒有「升呢」,而且更不斷下滑降級,低處未算低,已談不上什麼風格、特色和口味。近年人們常把茶餐廳視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實際上是對擁有深厚且獨特的香港飲食文化的一種自我貶低。

不過我們也確實看到,香港大部分星級餐廳其實是「過江龍」。香港本身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今天已所剩無幾,而且整個業界也萎靡不振,不能期望會有任何自我更新。長此下去,香港的飲食文化很快就只剩得兩餸飯,或者讓外界以為兩餸飯「This This Rice」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菜式,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除非業界希望用兩餸飯來研究廉價粵菜或住家菜,否則這一輪兩餸飯「革命」是毫無意義的,整個現象必須盡早扭轉。

沒有a la carte的未來

專欄作家湯文亮也說,在茶餐廳不想食套餐,可以「阿拉卡」(a la carte,即單點),不過就沒有優惠,但兩餸飯就不可以叫食物櫃沒有的食物,因此從來沒有客人在兩餸飯店「阿拉卡」。他這裏在說政府的賣地政策,惟政治上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早就變成只能吃「兩餸飯」?

我們也清楚,兩餸飯真正的破壞性和意涵,在於它體現着系統無法轉型改革,愈做愈「降呢」,沒有未來;而且來到這一步,模式將逐漸固化,並出現路徑依賴,因此不會是沒有後果,將來不會是可以輕易改回來的。就好像銅鑼灣一個最出名的「景點」,是個沒有人開檔的書報攤,那只是因市區重建失敗而令內地人覺得很有港味的街景,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景點;但假如政府把它移除的話,可能會造成「小紅書暴動」也說不定。兩餸飯遍地開花也是一樣,一旦發生便難以逆轉。惟無奈兩餸飯就是飲食界的寫照,也是今天香港在偉大時代布景下的縮影。

袁彌昌 戰略研究學者
日頭真係好眼瞓 2025-05-27 16:41:09



另一邊箱,呢個兩餸飯關注組版主非常支持兩餸飯,認為兩餸飯店越多,代表經濟越正向

我信袁彌昌好定呢個版主Andrew 好?
真天真 2025-05-27 16:43:31
佢老豆個流亡議會選舉有結果未?
姐打羅夫 2025-05-27 16:44:57
你唔覺佢Andrew佢曲緊咩
紅色古拉格 2025-05-27 16:45:58
講埋啲廢話
二手回憶 2025-05-27 16:46:34
以為阿Andrew已經弱智 原來你仲弱智
睦目讀獨 2025-05-27 16:50:38
弱鳩智
海邊的曼徹斯特, 2025-05-27 16:54:10
File湯
再忍落去就對路 2025-05-27 16:56:26
唔肯煮飯就唔肯煮飯啦


三個兩餸飯都100蚊


夠撚曬買餸
我若為皇 2025-05-27 17:03:52
喺香港講飲食文化都白痴
由麻辣小龍蝦, 米線, 酸菜魚, 爛屎腸粉都有人食就知已經走緊劣食路線好耐, 2餸飯先係行返條正路
aowjeb 2025-05-27 17:06:56
日式兩餸飯 台式兩餸飯 韓式兩餸飯 美式兩餸飯
英式兩餸飯
aowjeb 2025-05-27 17:07:39
佢中文名叫版主
尼爾.史特勞斯 2025-05-27 17:09:45
懶人包:
你地食兩餸飯令香港形象低級左 我好嬲
艾爾登法環 2025-05-27 17:15:46
兩餸飯邊度嶄新
跟本有咗好耐啦 只係愈開愈多
章魚一味 2025-05-27 17:19:06
咁就叫正路
不過仆街駁唔到
姜零樂 2025-05-27 18:07:11
咁係咪要立法取締this this rice?
普通茶包 2025-05-27 18:48:43
無可能!明明超哥話由治及興架!!
有血有肉獅蚶 2025-05-27 18:50:44
冇事嘅

坡狗都食雜菜飯食到first world
物極必反 2025-05-27 19:03:49
ChatGPT 4.5 回應
這篇評論表面上試圖揭示香港兩餸飯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實則充斥了多重荒謬與邏輯漏洞。以下以更嚴緊的邏輯和嘲諷筆觸,鞭撻其五大荒謬之處:

---

### 1. 把兩餸飯當成「社會悲歌」的標本,簡直是飲食界的「末日預言」誤讀

評論者把兩餸飯視作香港「物價高企」的社會悲歌,彷彿兩餸飯是某種文化墮落的終局象徵。這種思維未免太過自我中心且幻想破滅主義——又不是兩餸飯害了香港,而是你將一種經濟現象當成道德審判的標的。兩餸飯的興起,反映的是市場對於「實惠方便」需求的回應,難道合理選擇都要背負「精神面貌喪失」的罪名?彷彿吃兩餸飯的人都失去靈魂,這種將消費行為妖魔化的高傲姿態,才是評論中真正的「悲歌」。

---

### 2. 以「兩餸飯破壞茶餐廳」為由,忽略市場自然演變的競爭本質

評論大肆渲染兩餸飯「逼死」茶餐廳、連鎖快餐店,彷彿兩餸飯是惡魔化身。試問:市場經濟不就是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業態取代落後者?兩餸飯省租金、省人手,價格低,消費者自然青睞。茶餐廳真有那麼不可替代?經濟學基本常識都懂嗎?還要把市場調整說成「內捲」和「相殘」,不就是赤裸裸的用詞誤導,企圖讓「消費降級」的現象看起來像是天災人禍?這種將市場競爭描繪成災難的「無能悲情論」,反倒暴露出評論者對經濟運作的無知。

---

### 3. 把「消費降級」當成文化淪喪,嚴重混淆經濟現象與文化價值

評論者認為兩餸飯代表香港飲食文化「下滑降級」,甚至失去靈魂,這種判斷本身就荒謬。文化是動態演變的,飲食文化從來不是靜止的標本。兩餸飯不過是飲食文化多樣化的自然結果,與其說是「淪喪」,還不如說是文化適應經濟現實的展現。況且,用「沒有營養的兩餸飯」來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這種以偏概全的文化悲情傾向,才是真正的文化貶低。最後,批評者自以為文化守護者,實際上卻是文化創新的阻礙者。

---

### 4. 指責政府「賣地政策」卻連邏輯鏈條都不完整,政治批判流於空泛

評論尾段拋出「政府賣地政策」導致只能吃「兩餸飯」的政治暗示,卻毫無實質分析,完全是以政治大帽子打點經濟問題的老套手法。政府賣地政策和兩餸飯興起之間的因果關係,評論者連基本論證都沒有,純屬空泛指控。這種沒有證據的政治說教,只是轉移視線,掩蓋了真正問題的複雜性。連帶用「銅鑼灣書報攤」這種荒誕比喻,企圖營造一種無可挽回的「宿命感」,更是自我陶醉式的戲劇化誇張,令人啼笑皆非。

---

### 5. 將兩餸飯形容為「革命」和「顛覆」,自相矛盾且誇大其詞

評論反覆強調兩餸飯是「顛覆性」、「革命性」的飲食模式,但仔細一看,兩餸飯不過是縮小版的快餐,靠降低成本迎合低價需求,這種「革命」不過是商業模式的自然變化,沒什麼值得大肆渲染。更荒謬的是,評論又說這種「革命」是毫無意義、必須扭轉的,顯然前後矛盾。既是革命,為何又要扭轉?這種口是心非的說法,暴露了作者對現實的無力感和情緒化批判,完全不值得認真對待。

---

總結:
這篇評論試圖用消費降級和飲食文化「敗壞」來渲染兩餸飯現象,卻忽視了市場經濟的自然法則,政治批評空洞無力,文化論述偏頗矛盾。把一種合理的市場調整神話化、道德化,最終只暴露出評論者的思維僵化和偏見。若香港真的只剩兩餸飯,倒不如慶幸這座城市還有人在用腳投票,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一篇空洞的評論綁架情緒。
當朱者遇上墨者 2025-05-27 19:06:03
咪係囉
次次經濟差都會出現架啦
有咩咁新
現在我有冰淇淋 2025-05-27 19:07:01
你老母閪,顧掂頭家先管個社會啦
油淋鶏 2025-05-27 19:07:57
我個區執左好多間喎
福音戒毒 2025-05-27 19:12:30
兩餸飯嶄新
Xxxxxxyytyy 2025-05-27 19:31:04
呢個屈機
又係咁樣 2025-05-27 20:02:01
可唔可以改做色情文學👍🏻🙏🏻🙏🏻thank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