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針對多國加徵關稅,各大品牌為免得罪消費者,一直態度曖昧,但近日終於有巨頭正式宣布加價。Nike 將於 6月前全線調高售價;日本汽車品牌 Subaru亦預告部分車款加價逾 2,000美元。面對「加價與否」的兩難局面,部分企業選擇自行吸收部分成本,盡力避免將壓力轉嫁予消費者。
Nike百元以上鞋款加10美元
Nike 將於本週起分階段加價,涵蓋成人服飾及運動裝備,加幅由 2至 10美元不等。《CNBC》報道指,售價介乎 100至 150美元的波鞋將加價 5 美元,而超過 150 美元的鞋款則加 10 美元。Nike 表示,兒童用品及百元以下鞋款價格不變,並未正面回應加價是否與關稅有關,只稱為「季節性調整」。
Nike目前約有一半鞋類產品在中國與越南生產,兩地分別面臨 30%與 10%關稅壓力,若不加價,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Subaru最高加價2,000美元
Subaru 則宣布由 6月起上調美國市場多款車型的售價,其中 Forester、Outback、BRZ、WRX 等車款加幅最高達 2,000 美元。不過官方聲明中僅稱「因應市場條件」,未提及關稅因素。外界普遍認為,車廠有意淡化政治敏感,以免「辣㷫」特朗普,捲入與白宮的摩擦。
當多個品牌因應關稅而宣布加價之際,部分車廠則反其道而行,推出「全員員工價」(employee pricing for all) 抗衡關稅衝擊。福特在4月率先宣布「From America, For America」優惠,向公眾開放 2024 與 2025 年多款車型的員工優惠,預計持續至 6月 2日;Stellantis 亦隨即推「Freedom of Choice」優惠,涵蓋 Jeep、Ram、Chrysler等品牌,消費者可選擇員工價或現金折扣中較佳的方案。
零售商難為 加價或減人工
不止各個大牌子受壓,前線零售商更是進退兩難。《Axios》取得一份在國會傳閱的文件顯示,關稅令一雙原價 19美元的兒童鞋成本升至 24美元,其他鞋類普遍成本增加 3美元,若進口商訂購 10萬對鞋,需準備 30 萬美元的額外資金。有業界代表表示,零售商已無空間吸收成本,只能選擇加價或縮減開支,例如減人工。
零售巨頭各出奇招應對
面對現實壓力,美國三大零售商近日表現各異。Walmart 已明言無法再承受,將調高部分商品售價;Target 稱會盡力吸收大部分關稅衝擊,但不排除最終加價;Home Depot 則指不會「廣泛加價」,惟部分貨品或從架上消失。
總統特朗普早前更公開要求零售商「吞掉關稅」,點名 Walmart「吃掉關稅」,惟業界普遍認為,關稅成本最終仍由消費者埋單,尤其在今年暑假與秋季開學前,壓力將進一步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