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atreon.com/posts/she-hui-guan-ce-128818324
一切的問題是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嚴格來說是第二次中日戰爭也就是抗戰。我想大家不能否認的是,大日本帝國對於中國人民構成了很大的人命與財產損失(光是錢就 6000 億美元以上),這些損失導致了一個問題,日本要賠甚麼給中國呢?以前臺灣課本上寫的是蔣介石很大方說既往不究。這個說法其實是掩飾了真正的賠償。
事實上開羅宣言講的就是「真正的賠償」,臺灣普遍討論開羅宣言都是視為法理上的臺灣地位問題一部份,而對於中國而言,開羅宣言其實是個賠償問題。因為中華民國明顯地是沒有辦法支付抗戰所構成的一切成本以及對戰後軍人的安置的,因此他們需要足夠的賠償去抵償,能支撐這個賠償的並不是錢而是領土以及上面的人民與工業。故蔣介石在開羅宣言中,要求盟友答應中華民國戰後要取得臺灣,圖的自然就是臺灣與其經濟資源。
那盟國為何同意呢?其實是英法有反對臺灣獨立的動機,臺灣關英法甚麼事?這就涉及太平洋戰爭的一個後遺症,大日本帝國南下印支半島,煽動了日後南洋諸國的獨立運動。所以即使英法回來都會面對獨立運動的問題,也會幫助戰後蘇聯的「反殖民主義」,臺灣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會惡化這情勢。顧慮到這一點,盟國同意了蔣介石的要求,這也是蔣介石對自己底下的黨與軍隊的承諾。所以反對臺灣獨立的起點,反而是西方的殖民主義者想減緩既有的殖民秩序的崩潰。不少人都忽略了這個背景。
也就是說「臺灣人民與土地是對中國的賠償」,這是中國的觀點,當然這樣的觀點在現在的臺灣一定是不受歡迎,也很不現代,人民是無辜的怎可以當成賠償?這不是奴隸主義與殖民主義嗎?答案就是「是」,對於受抗戰之苦的中國而言,滿洲,臺灣與香港這些就是他們應得的補償。開羅宣言就是指名了「滿洲」與「臺灣」。
蔣介石於 1943 年開羅宣言中得到盟國同意能取得臺灣,作為外交上的政績,當然是在中國大肆宣傳,那就是國民黨能為中國爭取這樣的利益。
現代中國政治的基礎,是建立在抗日戰爭上,戰爭所導致損失與賠償問題,成為本來無法團結的中國人的共識:我們再看得簡單一點,那就是錢的問題。所以變成了幾乎所有有意統治中國的統治者,都一定要同意「以臺灣去賠償對中國的戰爭損失」,沒有人可以反對這一點。也就是說,事實上不管蔣介石或毛澤東本人是怎想的,他們都是沒有辦法說「放任臺灣獨立」的,因為這會破壞他們統治中國的政治基礎。其實你看毛澤東本人的言論,就知道其實他從來都不在意臺灣是否獨立,只是他要統治中國,他就不能不反對臺灣獨立,否則他的政敵就會用這點來對付他。
這跟澤連斯基不能放棄克里米亞一樣,因為這也是他統治烏克蘭的政治基礎。
國民黨成功得到臺灣,卻失去了大陸,所以便用臺灣的資源去給予官兵黨員福利,這點臺灣人也說破嘴了不用再說。共產黨則得到滿洲,然後你也可以看到,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東三省,在冷戰時期工業是被掏空去關內的,由發達的滿洲國變成了貧窮的東北,可見「拿滿洲去賠償」這個概念是有被實行的。只是現在我們很少會將「抗戰補償」這個概念公然拿出來說,但實際上大家心裡有數,實際上中國的統治者(們)是根據開羅宣言開啟的理念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