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明翰全市垃圾工人罷工行動已持續超過兩個月,近日形勢再度升溫,市議會與政府互相推卸責任,工會則強烈指控談判過程被「破壞」,大量垃圾堆積街頭,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罷工源於市議會改革垃圾工人工資結構,擬取消「廢物回收及收集主任(WRCO)」一職,逼使部分員工轉任低薪崗位。工會Unite指,員工每年可能損失高達£8,000,認為是「極不公平」做法。
市議會於2023年9月因財政危機「實質破產」,被英國政府派專員介入財政管理。政府至今堅稱已提出「公平合理」方案,惟Unite否認有此事,強調談判三度被市議會單方面拖延,要求恢復WRCO職位。
工會總書記Sharon Graham炮轟:「市議會和政府對市民撒謊,談判過程荒腔走板,完全唔負責任。只要政府唔正視工人嘅合理訴求,罷工就唔會停止。」
市議會發言人則回應稱,正尋求一個「不會令議會承擔進一步法律風險」嘅解決方案,堅拒重啟會導致「平等薪酬責任」風險的方案。
警力撤走後局勢急轉直下 政黨促警方重新部署
隨著警方上周撤銷根據《公共秩序法》第14條於垃圾站部署的執法權力,市內三個垃圾站再被罷工者圍堵,導致垃圾車無法出動。自由民主黨市議員Roger Harmer表示:「街上垃圾堆積如山、臭味熏天,簡直係國際笑話!」
他強調:「我尊重工人抗議嘅權利,但警察必須確保非罷工工人安全返工,唔能夠坐視市容崩潰。健康安全應該優先於一切。」

哈默促請西米德蘭茲警察總長Craig Guildford重新部署警力,但對方堅稱警方要「公平執法、保障雙方權益」,目前事態未達法定門檻,無法再次援引第14條權力。
社區自救 市民不滿蔓延
由於官方遲遲未能解決問題,部分社區如伯明翰中央清真寺已組織義工自行清理街道。大量垃圾吸引鼠患,部分區域更出現衛生危機,居民對市政當局與工會皆表不滿。
一名居民向媒體表示:「我唔知點解傾咁耐都傾唔掂。究竟係錢唔夠,定係冇人想負責?成條街變垃圾場,仲要靠自己清,邊有人理我哋?」
伯明翰市長John Cotton及工會代表目前仍無共識。政府否認干預談判,工會則持續指責政府官員阻撓協議達成。
整場風波未見盡頭,垃圾滿街、警力撤走、談判破裂、民怨四起,伯明翰市民只能夾在政治角力與工業行動之間,承受混亂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