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穆迪(Moody's)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後,香港強積金(MPF)管理機構正警示其美債持倉可能面臨強制拋售風險。目前香港規模達1.3兆港元(約2,151億美元)的強積金制度規定,唯有當美國獲得認可評級機構的AAA級評等時,基金方可將超過10%資產配置於美債。穆迪降級後,日本評級投資情報社(R&I)成為唯一仍給予美國AAA評級的認可機構。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HKIFA)已就此風險及業界憂慮,向積金局(MPFA)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FSTB)提交報告。知情人士稱,公會建議當局為美債設立例外條款,允許基金投資評級僅低於AAA一級的債券。消息曝光後,美國長期公債價格應聲下跌,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回升至4.90%水平。
此特殊情境凸顯美國可能因香港法規的嚴格投資限制而陷入被動。積金局最新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可能持有美債的債券基金與混合資產基金規模達4,840億港元。
積金局發言人回應稱,現行規定下美國仍具備一家認可機構的最高評級,符合特殊待遇資格,該局「將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必要時採取措施保障計劃成員利益」。FSTB與HKIFA則未即時回應置評請求。
全球市場影響有限 日機構維持AAA評級
相較香港強積金的強制規範,分析師指出多數國際投資者無需頂級評等即可自由投資美債,此差異料將抑制強制拋售風險。穆迪降級雖一度引發週一美長債拋售,但跌勢當日已趨緩。
日本R&I表示目前無意跟進下調美國評級。該機構首席分析師原和樹強調:「自二月確認AAA穩定展望以來,我們的基本立場是維持現行評級,當前情勢未見重大變化。」
強積金制度的特殊設計
香港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實施,旨在應對人口老化問題,現約470萬供款成員參與。根據規定,唯有獲「豁免當局」地位的發行人(如香港及中國政府),或具認可機構頂級評等的國家,基金方可將逾10%資產集中投資於單一發行人。2023年惠譽(Fitch)降級後,穆迪與R&I原為香港官方認可的最後兩家AAA評級機構。
cr.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5-20/us-downgrade-sounds-alarm-for-hong-kong-funds-holding-treasu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