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多人能讀大學,學費反而越貴?

香港獨立五訴實現

4 回覆
2 Like 2 Dislike
香港獨立五訴實現 2025-05-20 23:59:18
https://www.patreon.com/posts/she-hui-guan-ce-128922416

服務業的加值高於製造業,製造業的加值又高於農業。所以一個經濟越成熟,從事初級產業的人就比例就越少,也就是農業與製造業的人會越少。而會越來越多人口進入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去謀生。

所以服務業是甚麼呢?有一個說法,就是這世界上最古老的服務業是娼妓。就像亞洲是最大的洲,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把一大堆根本毫不相干的土地包進去,從土耳其去到俄羅斯到蒙古到印度到日本都是亞洲。服務業之所以佔的產業高,只因為他包括了過多的產業。

服務業不見得就是會計師,律師,醫生這些專業人士。洗碗是服務業,掃街是服務業,軍人也算服務業,連政治家官員都是服務業,社會底層,專業人士與統治階層皆算服務業,這樣算起來你就知道為何服務業佔了產值大多數了。所以並不是製造業與農業「產值低不值得做」,而是農業與製造業受限於天然資源的限制。

你只有那麼多農地,能種地的農民就那麼多,你只有那麼多原料能源,能生產的工業品就那麼多,隨著技術進步使用的人力只會減少。服務業才能夠無限的吸取勞動力,以及產值比較不受資源限制。

但當人們都從事服務業,會導致甚麼呢?其實每個產業的勞動者上升的軌道都不一樣。農業的世界中是擁有體力與子女;工業的世界是擁有工藝與技術;那服務業的世界要成為高收入者需要的是甚麼呢?上層靠的是人脈與權力,下層靠的是知識,學位與執照。這也是嬰兒潮世代所覺得的「讀書翻身論」的來源,因為在服務業的世界中,中低層想要取得更好職位的渠道,基本上就只有接受教育,得到更好的學位與執照,以彌補人脈與權力之欠缺。

沒有接受足夠教育,你就只能接受低薪,連居住都沒有保障,沒有尊嚴的生活。你過得不好是因為你沒有努力的接受教育,這是服務業世代的信念。有些人認為這是華人傳統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者科舉的殘餘,我倒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追求教育無限升級人人讀大學這件事不是華人的專利,西方社會也一樣出現這現象,最終爆發了學歷通澎。

美國七十年代布列森林體系結束,加強了環境安全法規,加強了工會的權力,運輸成本下降。這些都導致了製造業外移,開始「去工業化」過程,在六十年代的美國到處都是工廠,而在七十年代就是工廠開始關門的時代,美國製造業的崗位不斷減少,底特律等傳統工業城市沒落(不妨再看一次鐵甲威龍),底層勞工們失去了飯票,而被迫轉入服務業。

在服務業中,你幾乎只能透過「進修」去提升收入,因此當人們不斷的湧進服務業時,就產生了過去不曾存在對專上教育的巨大需求。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人生軌跡中,底層可行之道是勤力一點打工然後支付學費進修,七八十年代大家不是常聽到有人自資讀夜校嗎?在去工業化開始,就已經是這樣,以前有個遊戲叫 Jones in the fast lane,也就表現這種人生規劃,也就是打低微的工賺錢賺學費,然後進修去找更好工作。

因此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讀大學的人幾乎都很意識到這是一個財務投資。你自己賺血汗錢,用血汗錢付學費,就是為了拿回多於付出的錢,因為錢是自己出的,所以大家都很清醒。如果確定自己讀大學不會成功,或者讀完不會因此賺到更多錢,基本上是不會讀的。那時候會讀的人是先有了一個確定自己有了學歷就能做的職業才會投入,因此,大學也無法開一堆「乞食科」,收不到生的話根本開不成。大學也不敢隨便請人,擴張,提升開支,因為實際上他還是得自負盈虧。

八十年代開始,因為面對日本在電子與電腦等高科技行業的競爭,美國的聯邦政府開始為學貸背書,這點是非常巨大的改變:由美國開始,政府開始大力借錢學生去讀書。之前學貸並不是不存在,但是政府的介入沒那麼強力。

但這導致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學生選科的態度有很大的轉變,在此之前,讀大學都不少都是出社會工作過的高中生依自己目標與方向,自費去選修的,因此產業與教育的結合程度很高;但在大家都靠學貸,而且是高中畢業後立即就貸款全職讀大學之後,依興趣去選科的人,甚至「只要有大學讀就好,不管讀甚麼科」的人比例就大幅增加了。

所以你看銀河英雄傳說裡,楊威利想讀大學要去當兵這個情節就很六七十年代,如果是現代的話,楊威利有可能是借了學貸去讀歷史系然後破產。

這使本來要謹慎經營的大學開始發大財,因為只要有人肯讀,政府就肯付錢。他先是容許了大學開很多「乞食科」,以前這些科目根本沒甚麼拿血汗錢自費的人去讀開不成的,但政府包底的學貸,或者家裡中產有錢,使這些科系很容易得到大幅的擴張。有了錢之後,也可以輕易的建設更多更豪華的設施,請更多的行政人員,以及加薪兼擴充人手及冗員,這是任何一個組織錢多了之後的效應,不論是企業,政府還是大學都一樣。

大學學位大量供應的結果就是學歷通澎,人人都有大學學位,使幾乎每個年輕人都非讀專上不可,這使他本來由一種個人的進修選擇,成為義務教育的延長。在七八十年代人們覺得讀完高中出社會就是受了教育,慢慢變成沒讀過大學會被歧視。在服務業歧視鏈的邏輯裡,底層不讀大學幾乎會被視為原罪以及壓搾的理由。

原本不論學生與大學,都是被「自負盈虧」限制,是一個合理的供求市場,大學亂加學費又提供不了能賺錢的證照學生會不讀。可是全民學貸時代的來臨,大學就可以隨意加價了,當人人都想讀又可以讀大學時,大學就算加價難道你不讀嗎?當大學變成年輕人在服務業謀生的基本學歷時,其實大學開甚麼價錢都是照吞的,也應該沒甚麼人讀大學是選「便宜」的,香港的「公開大學」更是直接開出遠比一般學校高的學費,就是因為那變成了為了讀大學不計成本了。

既然學生怎樣都願意出錢,那大學自然動不動就加價,也是加價了才能夠令校園措施更好,請更多的人員以及加薪,結果就導致了教育的成本變成了巨大黑洞。批出大量的學貸的結果就是導致大學的數量大幅增長,學費也不斷增加,讀大學的成本連年快速上升,書也變成了不得不讀,結果是教育成本拋離了通漲,這在二十一世紀急劇惡化。

學貸製造了需求,但學校本質上還是一種借貸消費或者是借貸投資,政府本來想要提升教育程度的嘗試,弄巧反拙的變成製造了一群一出身就背債的年輕人,比起他們高中畢業就出去闖的前輩情況更壞。而知識沒有令他們更能生存,因為大學教的內容已不再考慮學生是否能謀生。

學費的增幅遠遠拋離了一般家庭的年收增加,經濟不景,收入會減少,可是沒有好工作而讀書的人反而增加,反正都是借學貸。累積起來,成就了現在極高的教育成本,同時學貸的濫發也導致了幾乎三份一人根本完全沒能力還學貸,因為他們讀了根本沒有牟利能力的科目,如果破產的話,背書的是政府,自然是政府吃掉造壞賬。這也影響能還的人,學費增加得比收入快,貸款的負擔也非常沉重,花了幾年時間,背了學貸,找到的卻多還是一般收入的工作,反而是惡化了大學生的財政。現代專上教育已經被脫離供需關係被毀破壞得很嚴重。

事情發展到今天,自然就是令大學的信用慢慢被架空,而學貸也成為了階級問題,當人人都讀大學時,讀書就無助年輕人改善階級,比以前更差的是還要背上一筆難以還清的巨債,以及延遲了出社會賺錢。最終他們在服務業社會中,也是在僧多粥少中向下沉,至於人工智能對於文職工作的威脅就更不談了。

當然這也再也不是美國的問題,中國,臺灣,香港也面對這問題。




Edward Fok:
香港需要重新開更多工業學院和學徒制

Cheng Lap:
無產業無土地開都無用,香港租貴到連 IT 都做唔到。


Huang Martin:
不知道臉書上那些學歷信者看到這篇文會做何感想? 印象中你如果問它們學歷通膨這件事,它們不是腦袋當機,不然就是兩手一攤"社會就是這樣不然你還能怎麼辦?"。畢竟家裡有點錢的人往往都是學歷內捲的勝利者,肯定隨手都能拿出一堆親身經歷來論證"追求高學歷很棒很有效",再順道嘲諷一下意見不同的人一定是酸葡萄所以才看不出學歷的價值。

Cheng Lap: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去想這些全局,全體的問題,或者思考時沒辦法顧慮自己利益以外的事情。我認為那種人是屬於教育程度不足的人,哪怕是有博士學位也沒分別,他可能很會考試,但他很明顯不打算做任何思考。

Huang Martin:
我想問你如果沒讀過大學哲學或社會學等,怎麼能想到你文章中提及的事情?就算你鄭大可以靠在圖書館自修獲得此等知識和思考水平,有幾多其他低下階層子弟能夠做到無師自通?

Cheng Lap:
其實倒過來說讀過的人不少都沒有想到那些東西,他們關心的也只是自己的學業與在大學謀教職。我認為最基礎的因素,應該是「你真的會在意底層人民生活的事情,你才會想底層人民受的影響」,如果不在意的話,那讀多少書都不會去想的。


homer:
你d文令我好有共鳴感,自己就係因為唔想冇學歷,唔想求其揾工,所以讀會計做會計。最後行左一大半青春路。最後先發覺自己唔適合呢行,當年自己同父母就係冇咩見識,所以睇唔到某行業的景況, 人云亦云咁入行。
下層人就係冇知識。所以容易做錯決定。好多人係覺得讀完個學位 ,唔通唔做返本行咩?
不過講返轉頭,本身人人增值呢個方向我覺得係冇錯。不過連垃圾科都有學貸 我覺得呢個先係問題。 你話有錢人自資讀我理解 窮就真係唔好考慮讀完可以鯉躍龍門啦

Cheng Lap:
大部份草根的問題是上一代教的東西不是錯的,就是過時的,不僅要花時間重新學習社會,還要跟上一代的堅持對抗,最後都是白費了很多機會與時間。而學校基本上不會教你社會的情況,因為教師自己都不知道。增值是對的,但增值應該是「充實謀生能力」那才能增值,讀哲學與社會科學是無法增值的,偏偏大學擴偏大幅擴張的卻往往是這些無法增值的部份。
藍色幽默 2025-05-21 00:50:35
通賬:am I a joke to you?
solly! 2025-05-21 00:53:21
demand and supply

demand 增加,價格咪+
夜間遊人 2025-05-21 01:06:35
多左人=大d課室, 就要大d校舍, 又要多d老師, 飯堂宿舍都要大d
地方大左保安又要多d, 多左職員, 咁行政支援又要多d人手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