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指出,此舉類似於量化寬鬆政策 (QE),引發人們對幕後真正發生事情的重大疑問。通常情況下,量化寬鬆政策會公開宣布,透明度很高。然而,此次最新購債卻悄無聲息進行。
一位分析師指出,此舉其實相當於聯準會印鈔,即使不是實體印鈔,也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問題是這些錢用來做什麼?」
這個問題在 5 月 9 日得到部分答案,
當天美國財政部試圖拍賣 1500 億美元債券,最終僅售出 780 億美元,缺口高達 720 億美元。據悉,為避免殖利率飆升導致市場動盪,聯準會介入購買 200 億美元債券,彌補部分缺口。聯準會並未將此舉作為一項新政策宣布,而是保持沉默。
這種行動通常被稱為「隱形量化寬鬆」,聯準會為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但沒有正式稱之為量化寬鬆。如果這項措施公開實施,市場可能會做出負面反應,認為這是承認經濟比聲稱的更脆弱,或利率過高。
你美國爸爸折墮到半價賣國債 你契爺巴菲特寧願揸cash都唔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