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科學根據的日本地震謠言於香港及台灣擴散 專家拆解背後可能原因
日本媒體NHK報道日本地震謠言對旅遊業的影響,提到來回日本國內各地與香港的航班於7月減少。而這可能與最近在香港擴散的「日本將於2025年7月5日面臨大災難」此一謠言有關。到底日本地震謠言於香港廣泛擴散的來龍去脈是甚麼?
■ 謠言的起因為何?
NHK提出謠言出現的契機與一本日本漫畫作品有關(竜樹諒老師的《私が見た未来》我所看到的未來);有一些影片製作者把漫畫中「夢見日本受大規模海嘯的侵襲」的內容取出作影片題材之用,而相關的影片亦於香港廣為流傳。除此以外,作為「謠言」基礎的漫畫在香港的新聞網站上一再被介紹,而在本年3月公布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損失預估也被廣泛報導。
■ 風水習俗與新聞報導的影響?
在本地文化方面,不少香港人相信「風水」,而香港有不少風水師傅曾在YouTube等平台上分享「日本會發生大災難」等訊息,同時呼籲人們暫時不要前往日本旅遊。NHK亦訪問了一些香港市民,他們提到因看到新聞和不同的資訊平台提到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加上對避難方面的知識不足,因而害怕到日本旅遊。
■ 相關的影片數量和觀看次數到底有多少?
最初以一些介紹都市傳說為主的影片製作者於YouTube上發布影片為首,與「2025年7月」相關的影片至少有1400條,合共觀看次數達1億以上。而此謠言則在2024年末起,以香港和台灣為中心在其他亞洲地區擴散;使用「繁體中文」的相關內容影片至少有220條,而至現時合共觀看次數已超過5200萬。
■ 為何謠言在香港的擴散程度這麼高?
來自香港大學,熟悉亞洲區內情報流通現象的鍛治本正人教授分析:
香港曾報導有關南海海槽地震的新聞,在一段時間前本已流傳著與「2025年7月」相關的影片與文章,而日本政府又於3月公布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損失預估,因此加深了香港市民對日本地震的關注。加上在那以後,YouTuber及風水師傅等再次提起漫畫作品中的地震預言,故此令謠言一口氣在短時間內擴散。
而駐日中國大使館在4月發布了一則提醒中國公民防範地震的公文,但部分香港媒體在報導中國大使館的告示時,結合沒有科學根據的謠言撰寫報導。相信如此穿鑿附會亦增加了香港人的不安情緒。
■ 仔細查證情報真偽,防止謠言擴散
日本氣象廳指出,「以現在的科學水平,無法預知地震或火山爆發的特定時間、地點或規模」。而内閣府防災負責人亦指,公布地震損失預估是因個人預先採取的準備措施能大幅降低損害,希望所有人都有意識地為地震做好準備。同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亂,希望大家能辨別正確的資訊,切勿散播未經證實或虛假的訊息。
在社交媒體如此普及的年代,謠言亦能輕易擴散至海外地區;而不安的情緒則令人更容易誤信謠言。在面對有機會發生的災害前未雨綢繆,接收到沒有科學根據的信息時認真查證,才能避免人云亦云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資料:NHK
【#LikeJapan生活】by #LikeJapan_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