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慶之城 屈穎妍
這兩個月香港人有幾個假期,包括清明節,復活節,五一勞動節,佛誕和端午節,幾個節日除了帶來假期,不知大家可有特別發現?
內地人慶祝春節,端午,中秋,清明,重陽等傳統節日,西方人則重視復活節,聖誕節,感恩節,萬聖節。而香港,就得天獨厚地全擁有這些東西方節日,別說全中國,即使環顧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像香港那樣,節慶如此國際化。
譬如七月中國鬼節盂蘭節,香港好多地方會搭竹棚做神功戲;但到了十月,我們又會為西方鬼節萬聖節狂歡。
這就是香港的特點,也是香港的賣點。
既然我們具備中西節慶的優勢,不妨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節慶之城」City of Festivals,每月一個主題節日,搞活動搞表演搞文創,既吸引遊客,也可搞活經濟。
愛旅行的人應該聽過墨西哥亡靈節,人們會把自己的臉繪成華麗的骷髏面譜上街慶祝。每年這個節日,慕名去墨西哥的遊人多不勝數,亡靈節的故事更被迪士尼公司拍成動畫電影《Coco》(玩轉極樂園),從此亡靈節成了墨西哥龐大旅遊收入來源。
還有,日本的旅遊指南會有個祭典地圖,告訴遊人,日本春夏秋冬哪些地方哪年哪日會有哪些傳統祭典舉行,如京都祗園祭,秋田竿燈祭,札幌雪祭等等,以吸引遊客。
所以,香港不妨把握自身優勢,既然我們的節日比別人包羅萬有,不如就在「盛事之都」之外,再塑造一個「節慶之城」,譬如成個5月是佛誕月,除了長洲太平清醮,大嶼山天壇大佛都可以搞大型佛教活動,各區佛寺搞浴佛儀式,講講佛教故事,推動素食文化。
節日不只是經濟活動,更有文化傳播意義,有齊中西節日的香港,絕對最有條件成為世界獨有的「節慶之城」。
#T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