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未見起色,內房爛尾樓湧現造成的置業信心受損久未恢復。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內地政府正考慮在全國範圍推廣新建商品房現房(現樓)銷售制度,以重塑買家對樓市的信心。根據討論中的方案,現房銷售將按開發商買地的時間「新老劃斷」,開發商在政策公布之後取得的住宅用地將適用現房銷售規則,此前的項目不受影響;保障房不包括在內。
然而,內房分析員認為,雖然現房銷售可以改善樓市供求關係,但會令開發商的資金回籠減慢、回報率受壓,從而對地價構成壓力,不利新樓市場回穩趨勢;新制度作為很大機會將會發生的事情,應該逐步在個別城市緩慢試行,不適宜一刀切。
適用於新政實施後所購地皮
內地政府強調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當中提及改革開發融資方式和預售制度,「有力有序推行商品房現房銷售」,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嚴格預售門檻;引導房企逐步形成適度槓桿比例、合理負債水平和正常周轉速度的發展機制。去年12月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把「大力推進商品住房銷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
2023年有關部門已提出展開現房銷售試點,去年至今至少30個省市發布相關文件。去年9月深圳拍賣一幅用地要求實行現房銷售後,市場對現房銷售逐步擴大的預期增加。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新做法將針對新建商品房,地方政府保有因城施策空間;現房銷售制度將改變過往以預售制為主的商品房銷售方式,成為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仍有變數。
取代預售制 提升買家信心
內地樓盤預售制自1994年11月《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頒布至今已實行30年,減輕了開發商資金周轉壓力及促進市場活躍度,惟內房過度舉債擴大發展規模,近年卻面對融資渠道收緊,引發的爛尾樓問題成為各地方政府的重點工作,並開始探索新發展模式,而且買家也認為買現樓更安心。克而瑞數據顯示,2021年樓市開始下滑時,約90%新樓銷售為預售,而在去年已經降低至74%。
星展銀行研究部董事林子軒表示,現房銷售作為推動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一環,是大概率發生的事情,在這個樓市下行周期之前,其實已嘗試小範圍推動,但當時開發商興趣不大,主因是現房銷售的周轉速度、開發成本及資金沉澱壓力(下稱三大壓力)都比預售制大,預售制下開發商可在買地後3個月開賣回籠資金,現房銷售則要兩年甚至更長時間。
星展:一刀切風險大宜逐步推
林子軒指出,現房銷售好處是新的供地需要更長時間才成為有效供應出售,對供應端或有壓制作用,有助供求關係;然而,目前市況下假如立即大規模推動現房銷售將帶來風險,因開發商面對三大壓力令資金回報率及股本回報率(ROE)受損,便需要更大的利潤空間去彌補,且可開發的體量也較預售制細,不排除土地市場活躍度及地價有下跌壓力,新樓市場逐步回穩的趨勢可能會受到影響;新樓市場依靠改善型需求,現房銷售或令高質量項目供應下降,從而影響市場銷售動能。
林子軒坦言,現房銷售落實時若「一刀切」風險不細,認為逐步在個別城市某些地皮慢慢推動更好、影響更少;假設後續大規模推動現房銷售,資金實力較好、融資成本更有優勢的國央企,應可維持更好的營運規模及更好回報率,例如潤地(01109)這類較多元化融資渠道的開發商優勢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