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府不斷搞一堆沒有意義的東西,不斷想甚麼振興經濟,在我看全都是廢話。但他們高興就好,對我這種商人來說,我一點都不相信那些市場影響不到他們,自己不做生意,每個月穩定拿幾十萬薪水的人,可以對經濟有任何現實的認知,更遑論提出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法。
他們的收入跟實體經濟其實毫無關係,香港的統治階級的金融收入也跟實體經濟其實也毫無關係,其實他們對於底層實體經濟,長期也是興趣不大。香港立法會每年最關心的就是怎樣加薪。甚至有議員認為為了維持加薪,應該排除一切不重要的開支,例如醫療與教育,你沒看錯,他們真的認為這些是不重要的開支,公職人員的薪水卻是一定只加不減。
當然我並不是寫這篇文章去抱怨既得利益者的,畢竟也不是今天的事,香港早已這樣運作了很久。而是為何他們這幾年突然對「刺激實體經濟」這麼有興趣,提出像甚麼在香港搞夜市這種餿主意呢?那就是因為他們有些人似乎意識到底層經濟,是會影響到他們的上層經濟的,也就是之前說的「兩層經濟」,其實還是有關係的。
那關係在哪裡?
這裡的讀者應該還記得之前我寫的幾篇文章,都在談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現代的財富事實上是「融資能力」,富人主要持有的財富並不是現金,而是能融資的資產,例如有價證券,債券,土地,房產等。你的融資能力越強,你投資的能力也越強,你從融資中得到套利的能力也越強。能夠以金融的方式去盈利,就是因為你的信貸能力給你資本。從你個人去到美國,都是如此運作的。
那我們得先想一個問題,香港在五十年代時是個載滿難民的巨大貧民窟,甚麼令香港變得富有呢?布列森林體系的終結是有很大影響的。七十年代伊始,香港的資產價格就幾何的增長,也就是香港聞名世界的房價與地價,高租金與高房價,正是香港的資本的來源。
香港的銀行體系綁定西方,港幣的匯率綁死美元,而七十年代開始穩定的政治環境與法律,令香港的資產變得優質,在六十年代暴動中大量搜購土地的資本家們(也包括中共自己),資本得到了幾何的升值。香港的資本就是這樣來的,在高地價高房價下,香港的銀行系統就因此生出大量的美元資本。這些資本可以讓香港的富人作出各種國際金融投資,放貸給全世界的人,從資本操作中獲取厚利。
如果上面的太複雜的話,那我也可以簡化成一句話,「香港富人的資本,是從香港窮人借來的」,香港的底層經濟為這些資產提供穩定租金收入,也就是利息,槓桿出資產的價值,再槓桿出富人與政府用的資本。
是的,你沒錢,你只是一隻交租的牛,但房東有錢是因為你。沒有你,房東也沒有錢,你交多少租,就代表房東能融多少資,這是他從金融盈利的資本。
所謂「底層經濟」,講的並不是你窮人過得好不好,你每天打兩份工,交租交了你大部份的收入,然後你貧病飢餓,那是否底層經濟不好呢?不是,對於富人來說,你只要交了租,剩下來你過成怎樣跟他是沒有關係的,所以就算人民過得很苦,底層經濟還是好的,因為上層看的只有一件事:租有沒有交齊交好。
現在「底層經濟」開始成為問題,也不是因為基層的人過得慘了,而是指,香港的底層交租能力開始下降了,這幾年的香港窮人開始寧可關店不開,他們不開鋪創業,他們不買房子。
當底層的人既不買房子也盡量不交租時,就真的開始威脅到香港的上層,因為這些都會削弱香港資產價格,導致這些資產融資的能力下降,萎縮掉進行金融投資放貸的本錢,有如骨牌一張張的倒下。香港靠資本在金融中賺大錢,但是如果融資能力下降,借的錢減少,借不到錢,甚至被銀行迫你還錢,你在金融中賺錢的能力就會下降。所以對於世界各個金融機構對香港信用評級降低,香港政府如坐針墊,這是香港真正的痛點。
諷刺地,這不代表底層過得比較差,如果他們不交租,自然能用的錢就會多了,如果他們不買房子,就不會負債。那他們的代價呢?就是住小一點,不能夠離開自己的公屋。
政府與建制派罵這些人為「躺平」,「內捲」,「懶惰」,但是否這些人不工作呢?不是,他們其實都是努力每天賺錢,他們罵的不是不賺錢,而是賺了錢不交租,不買房子,甚至不太在香港消費。他們關心的並不是你是否懶惰,是否工作,他們關心的是你是否交租,但只要大家把使用的空間縮到最少,那就真的可以盡量最少化要交的租。
越來越多人選擇寧可住籠子甚至露宿也不交租,那香港的融資能力就會向下崩。對於上層經濟來說,你再努力工作,賺再多錢,但你不交租的話,你對他們而言就是懶惰而沒有價值的。香港長期壓迫所有窮人的居住空間,去迫使窮人們成為資產的槓桿,但最後的結果就是窮人索性放棄爭取這些空間,那事情就走向崩潰。
甚麼使這招破功了?那就是一吊甘荀吊在驢子眼前的問題,驢子就是窮人,他會被那根吃不到的甘荀吸引向前走,問題是,今天那根甘荀已經遠到看不見了。那驢子就會再次停下來。
當香港的最低工資比臺灣還要低,高官的工資比臺灣要高幾倍時,香港的窮人根本不會抱怨房價高,因為香港的窮人直接沒有想過買房子有任何可能性,那完全是另一個階級的事情;再發展下去,連租一個地方創業都是窮人不用想,香港法律又不准做不交租的小販,既然可能性全部是零,窮人們就走向直接繞過。
其中一個導致這點的原因,就是全球化,三十年前的世界沒那麼通行,香港是一個孤島,離港不方便也昂貴,甚至不安全。但去到今天的世界是怎樣呢?今天的世界,資訊是全球流通的,香港人不再需要依賴無線電視。
今天的世界,網購是全球流通的,香港人可以淘寶也可以買 amazon;而且最重要的是,今天出去外面容易了很多,以前香港去大陸的羅湖關口,過關很慢而且痛苦,今天香港跟大陸有多個陸上關口,過關非常方便快速不擠迫。而過關之後的中國以前是很落後的地方,今天卻是頗為舒適。不喜歡大陸的人,去臺灣,去日本,去泰國,機票也因為廉航的出現而非常便宜。很多過去香港窮人必須在香港做的事情,今天可以完全脫離香港,記得陳同佳嗎?像他這樣的人也帶女友去臺灣殺掉了,先不講他殺人的事情,香港的底層的生活走向全球化,就是在蠶蝕香港的租金經濟。
底層經濟對上層的作用就這樣的不斷消散,當然還有更多的原因,但上面的現象已很顯然,用一生的薪水也儲不到的一千萬元去買一個香港房子去成家?何不用那一千萬元在臺灣大陸好好消費,甚至在當地居住成家?以前可能會說香港比較法治,比較安全,比較自由,不少人就是因為這原因而寧可在香港而不去大陸。
這是否事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大家相信香港已跟大陸分別不大,那大陸明顯生活就過得比香港好多了,那又為何要留在香港呢?現在就是大陸人活得比較爽,香港勞工收入較好活得比較苦,回大陸又容易,結果不就只有一個。
所以問題是,你要找個理由要大家去香港交租,但這理由已不太存在,對富人不存在,對國際資本不存在,對大陸人不存在,對香港窮人也不存在。大家都有更好的選擇,因為底層經濟來說,交租已非必要。而上層的人看到資產不斷縮水感到焦慮,可是他們又看不起底層經濟,不懂也不想去救。他們別說不懂做生意,他們甚至不懂用八達通。
但香港說要滅亡,倒也不會,他還是有他的底氣的,他的稅制與行政系統還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香港還是很有價值。對於不是依賴本地資產去融資的商人來說,香港還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租金與資產價值下降就更好了。對於窮人來說,生活也不見得變差,畢竟只要你將消費放在全世界,在香港的收入其實很好用,在香港做清潔工去日本好吃好住也絕對可行,踏實工作的人,其實影響反而不大,甚至過得更好。
圖是從 i-cable 的新聞截圖的,給你們佐證。
Cheng Lap:
順帶一提,為何要持有香港的資產,持有不是香港的資產不就沒問題了嗎?這往往就是國籍問題,你是外國人持有海外資產有時並不容易,或者成本稅金很高,甚至根本法律不容許。另外資產的持有成本香港是比較便宜的,而且外國的銀行也不見得會放款給你。
Chaffee Yiu:
"但香港說要滅亡,倒也不會,他還是有他的底氣的,他的稅制與行政系統還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香港還是很有價值。對於不是依賴本地資產去融資的商人來說,香港還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租金與資產價值下降就更好了。對於窮人來說,生活也不見得變差,畢竟只要你將消費放在全世界,在香港的收入其實很好用,在香港做清潔工去日本好吃好住也絕對可行,踏實工作的人,其實影響反而不大,甚至過得更好。" 所以我對香港前景反而是審慎樂觀。前提是港元作為美元代用及外匯券的地位不變的前提下。
Cheng Lap:
只是政府會把事情弄壞。
Jay:
看這篇文章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不知道能否在這裡提,既然香港曾經被英國統治,為何港幣綁定美元而非英鎊
Cheng Lap:
因為港幣當時暴跌,必須找個夠穩定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