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X 世代才是真正的輸家世代

中山新牛仔褲

17 回覆
6 Like 13 Dislike
中山新牛仔褲 2025-05-09 07:46:01
別為千禧世代或 Z 世代哭泣,把你的憐憫留給那些五十多歲的人吧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5/05/08/why-gen-x-is-the-real-loser-generation

「我們的痛苦」,塞內卡(Seneca)曾說,「往往更多是在想像中,而非現實裡。」這位斯多葛學派哲學家若論及世代,似乎再貼切不過。Z 世代(1997–2012 年出生)的人常說社群媒體毀了他們的童年。千禧世代(1981–1996)抱怨他們買不起房。嬰兒潮一代(1946–1964)則抱怨他們面臨不確定的退休生活。

人們往往忘了 X 世代──1965–1980 年出生的人。以 Google 搜尋量為指標,全球對 X 世代的關注度,不及對千禧世代、Z 世代或嬰兒潮一代的一半。在網路上幾乎看不到以 X 世代為主題的 Podcast 或迷因。除了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 1991 年出版、並讓「Generation X」之名盛行的小說《X 世代:加速文化的故事》(Generation X: Tales for an Accelerated Culture)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書籍在討論這個世代。在英國,X 世代的人反而最不確定自己屬於哪一代。

X 世代或許在大眾想像裡無處容身,但跟塞內卡的看法相反,他們確實在受苦。這既因為他們正處於一個棘手的生命階段,也因為這個世代本身被詛咒。

一項由 Ipsos 在 30 個國家所做的調查發現,31% 的 X 世代受訪者表示「不是很快樂」或「根本不快樂」,居所有世代之冠。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大衛·布蘭初(David Blanchflower)發現,從不快樂、焦慮到絕望等不良情緒,都在約 50 歲左右達到高峰。這與「人生 U 型曲線」理論一致:人們在年輕與年老時較快樂,中年則最痛苦。嬰兒潮一代經歷過這種情況;不久後,千禧世代也將如此。

人生 U 型曲線部分原因在於中年時慢性健康問題開始出現,人們也會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實現曾經的所有職業抱負。此外,X 世代往往得同時照顧小孩與年邁父母。在美國,他們將 5% 的支出用於照顧 18 歲以下或 65 歲以上的家人,而嬰兒潮一代僅付出 2%。在義大利,18–34 歲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率,過去二十年從 61% 增至 68%;在西班牙,增幅更為顯著。這些「父母」中的多數,正好就是 X 世代。

在舊金山,中年期的痛苦尤為嚴重。年輕一代抱持理想,認為自己能創辦下一家 AI 巨頭,願意忍受高房價與治安問題。成功的嬰兒潮一代則住在太平洋高地(Pacific Heights)的豪宅,坐領企業董事會金飯碗。X 世代卻夾在中間,既沒有理想,也無舒適的退休保障,只能搬到奧克蘭——恐怖萬分!根據 2022 年《舊金山標準報》(San Francisco Standard)的民調,只有 37% 的 X 世代對舊金山生活感到滿意,遠低於 63% 的 Z 世代。

雖然 X 世代最終會走出痛苦的 U 型谷底,但在其他方面,他們仍是「輸家」。先看收入。X 世代的通脹調整後收入確實高於早期世代──這是長期趨勢,千禧與 Z 世代同樣受益──但他們的成長緩慢。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凱文·科林斯(Kevin Corinth)與聯準會(Fed)的傑夫·拉里莫(Jeff Larrimore)合著的研究報告指出,考慮稅負、補貼與通膨後,X 世代 36–40 歲時的實質家庭收入僅比上一代同齡高 16%,為所有世代中最小增幅(見圖表 1)。

這或許與一系列心理學研究所證實的刻板印象有關:X 世代不願當「企業打工仔」,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與自主性。難怪 1999 年──X 世代正值壯年──影壇出現兩部大熱電影,主角都掙脫生活枷鎖:《駭客任務》(The Matrix)讓程式設計師發現「世界只是機器人模擬的幻象」;《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則帶領上班族加入一個「互毆俱樂部」。雖然激動人心,卻不利於穩固的職業生涯。

X 世代所面對的困境,也部分源於他們最能賺錢的 30 多歲與 40 多歲時期,正逢 2007–09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勞動市場低迷。以英國為例,2011 年 30 多歲人群的名目中位薪資僅成長 1.1%。義大利受歐債危機重創,薪資增長同樣不振。加拿大 2011–2017 年間,35–44 歲人口的實質中位薪資甚至毫無增長。

再談財富累積。1980 年代,當嬰兒潮一代多在 30 歲左右,全球股市大幅翻漲。如今 30 歲的千禧世代,也享受到了強勁的牛市回報。但 X 世代在 2000 年代卻面臨「失落的十年」:在 dot-com 泡沫破裂後,股市表現不佳,金魚缸沒有給他們太多機會。

住房擁有率更是顯示了 X 世代的落後。常見說法是千禧世代永遠租房,嬰兒潮一代豪宅有六間空房。然而聖路易聯儲(St. Louis Fed)維多利亞·格雷戈里(Victoria Gregory)的數據推翻了這套說法:自有住房率的主要下滑,反而發生在嬰兒潮一代到 X 世代之間。X 世代在 30 多至 40 多歲時的自有住房率,與當時的千禧世代大致相當(見圖表 2)。

當然,X 世代有時也主動抗拒「有房一族」形象,或許是因為庫普蘭小說裡那句話:「當有人告訴你他剛買了房子,就等於告訴你他不再有個性。」但更關鍵的,往往是環境與機會。在他們三十多至四十多歲之際,金融危機讓貸款難度大增,還有人遭遇止贖,被迫重回租房。

綜觀這些趨勢,X 世代的資產累積明顯落後。中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的傑里米·霍佩戴爾(Jeremy Horpedahl)以 Fed 資料追蹤各世代平均財富,發現千禧/Z 世代到 31 歲時的平均淨值,是 X 世代同齡時的約兩倍。歐洲央行(ECB)的調查也顯示,2010–2021 年間,歐元區千禧世代將名義淨值翻了三倍,X 世代則未到一倍。

未來展望並不樂觀。X 世代或將成為第一批真正遭遇退休金體系破裂風險的人。美國社會安全基金預計到 2033 年枯竭──正好在 X 世代開始退休之際──屆時若無新法案,退休金恐被削減 20–25%。

所以下次你看到 50 歲左右的中年人,至少給他們一個微笑吧。
Radishhead 2025-05-09 08:15:19
90後先係最慘啊
係要改返個大陸名 2025-05-09 08:17:55
Gen X係唔係即係millennials?
Ulquiorra 2025-05-09 08:33:08
Z先係
肥jer大隻 2025-05-09 08:34:57
高位賣左樓移民啦佢地 慘
你有冇用腦 2025-05-09 08:38:21
標題錯咗 應該改成
遍地黃金機會 只要肯努力就會成功 但仍然捉緊唔到的一群X世代 才是真正的輸家
扯火(心地唔好) 2025-05-09 09:01:43
搖到奈河橋 2025-05-09 09:07:34
認慘個個都話自己係最慘
世界太大我唔sure
係香港X 世代一定唔係最慘
好想入三大呀 2025-05-09 10:20:33
我老母x世代
積極霉菲 2025-05-09 10:21:50
鬥慘大會
撚狗專員 2025-05-09 10:36:31
咁點睇y都衰過佢講x啦


拎嚟駁x其實都慘嘅point都用z/千禧嘅數據
懵建華 2025-05-09 10:38:28
取消強積金對沖咪輸
中山新牛仔褲 2025-05-09 13:14:15
邊個夠我慘呀
QuantumCondom 2025-05-09 13:16:22
Gen Y = millennials
WhyWhyHK 2025-05-09 13:27:40
80尾到90後先最慘
成長學個d野全部上個世代嘅
出黎做野 又食唔到全球化升浪

到捱左十年八年 全球化玩完
就話AI/機械人準備取代
迷你單細胞生物 2025-05-09 13:31:29
又鬥慘大會,過多10年班 Alpha世代(2010後),又話自己好慘,俾機械人呀AI,搞到好惨
邊個發明返工 2025-05-09 13:51:14
x世代係香港只要跟規矩做人
慳住洗就買到樓 食盡樓價升幅
收租甚至提早退埋休

依家y z世代無論點樣睇得通透都好
就算你癲到18歲就開始儲錢
買完隨時負資產
工作機會開始少 學歷又膨脹
比你讀到碩士博士都好
最多都係正常有突嘅打工仔
係唔夠人資產增值年年幾十萬升幅咁玩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