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者住私院僅獲12天費用 保險投訴局裁須賠1個月涉30萬

友勝武愛

192 回覆
158 Like 1 Dislike
我地連登仔 2025-05-09 09:05:16
又比D仆街保險佬呃
芝士近薯蓉 2025-05-09 09:13:37
保險公司就係賺 集體風險 佢寄望唔多人claim 佢 都可以叫做保障有突發需要嘅人 原意係咁
而投保者想買個保障 將風險大部份轉移同降低

本身保險唔應該有回報呢樣嘢 因為你嘅風險變成一個攤分成多期嘅錢 將風險用錢變成保障
如果涉及回報 就係一個投資 因為你儲錢 你儲錢可以擺銀行收息 銀行買債或者係其他業務收息
但保險公司呢? 佢動作可以係一樣 但你要知道 佢搏風險 同買大細一樣 呢壇生意 有兩成客仔claim 就輸突都唔奇 因為要賠 所以佢回報有乜可能會比銀行高 唔通佢識變錢嘅魔術
銀行生意雖然穩健為主 但都係風險管理 都有做保險業務 但佢哋點解咁少高回報儲蓄成份 可以諗吓

大佬 當你擺廿萬買個保險 拎返廿萬 人哋都係拎你舊錢去收息投資 唔輸淨贏賺返你息 你都冇輸啦 最多輸通漲 仲要公司有得賺
你當自己基金咩有錢派又有息滾大 你當自己放幾千萬 仲要九成係供
比多D 2025-05-09 09:26:28
唔該曬 即刻睇左
意外保呢? 係咪性價比最高最易claim到既保 有冇建議點買好?
蛋散一舊飯 2025-05-09 10:43:40
但係保險公司係私人企業,要牟利;保險要賠錢比人,一定會減少營利; 咁本質上有利益衝突啦,所以佢一定會千方百計唔賠俾人架
旺仔小龜頭 2025-05-09 11:56:24
咩都唔賠咁仲有無人會買?

你諗下啦

依個世界唔係非黑即白
衣冠神獸 2025-05-09 11:57:50
保險係咪合法騙子之一
旺仔小龜頭 2025-05-09 12:00:06
你可以認為係騙子

咁馬會你會點定義

基金公司點定義

醫美公司點定義

定係你想講全世界都係合法騙子?

如果係咁,都好難同你溝通
蛋散一舊飯 2025-05-09 12:00:42
保險公司會賠,唔係一定無人買,但係個利益衝突係存在,會賠唔代表呢個矛盾唔存在
旺仔小龜頭 2025-05-09 12:02:27
無矛盾個世界就唔需要法庭啦

得一種公司會上座?

其他公司/組織無矛盾?

醫院都有醫死人上庭啦
旺仔小龜頭 2025-05-09 12:02:40
上庭*
淡Bay 2025-05-09 12:07:02
做保險真係要落地獄
用人恐懼既心理去賺錢
萬氏起頭難 2025-05-09 12:14:49
其實呢個世界係咁運行
政府project標書價係市價 十倍起
又有冇人話有霸權?
旺仔小龜頭 2025-05-09 12:15:48
做xx真係要落地獄
用人恐懼既心理去賺錢



你的問題提到「用人恐懼既心理去賺錢」,以下我會分析十種不同性質的公司,解釋它們如何利用恐懼心理賺錢,並結合香港或其他實際案例進行說明。同時,我會回應你提到的「做xx真係要落地獄」,推測你可能對這種商業行為有道德或情感上的質疑,因此我會在分析中加入對倫理的反思。

背景:恐懼心理在商業中的應用

恐懼是一種強大的心理驅動力,能促使消費者採取行動以避免潛在的損失或危險。根據心理學研究(如損失厭惡理論,Loss Aversion),人們對損失的恐懼遠大於對等價收益的渴望,這使得恐懼成為營銷中的有效工具。 企業通過放大消費者對安全、健康、財務、社交地位等的不安,推銷產品或服務作為「解決方案」。然而,這種策略若操之過急,可能引發道德爭議,甚至被視為剝削。
十種利用恐懼心理賺錢的公司類型
以下是十種不同性質的公司,涵蓋多個行業,分析它們如何利用恐懼心理,以及可能的倫理問題:

1. 保險公司
• 行業性質:金融服務
• 恐懼點:財產損失、健康危機、意外死亡
• 如何利用恐懼:保險公司強調未投保的風險,例如車輛全毀、醫療費用或家人失去經濟支柱。例如,香港的AIA或保誠(Prudential)廣告常描述突發疾病或意外如何摧毀家庭財務,促使消費者購買人壽保險或醫療保險。
• 具體例子:AIA的廣告可能展示一個年輕父親因意外去世,家人陷入財務困境,結尾推銷「終身保障計劃」。
• 損失情境(參考你的案例):如前所述,若新車首日全毀,保險公司可能強調「若無全保,你將損失數十萬」,推銷高保費保單。
• 倫理反思:保險提供實際保障,但誇大風險或推銷不必要的附加保險(如高額意外險)可能讓消費者感到被恐嚇,特別是低收入群體。

2. 保安系統公司
• 行業性質:科技/安全
• 恐懼點:入屋盜竊、人身安全
• 如何利用恐懼:保安公司(如香港的ADT或Secom)推銷家居防盜系統,強調竊賊如何輕易入侵,特別是針對獨居人士或高端住宅區。廣告可能展示夜間破窗而入的情景,激發對安全的恐懼。
• 具體例子:Secom的廣告可能顯示一個家庭因無保安系統被盜,損失貴重物品,推銷24小時監控服務。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全毀,若房屋被盜,保安公司可能強調「若無系統,你將失去所有財物」,推高銷售。
• 倫理反思:雖然保安系統有其價值,但誇大犯罪率或渲染恐慌(如聲稱「香港盜竊案激增」)可能誤導消費者,尤其是當實際犯罪率不高時。

3. 藥品及保健品公司
• 行業性質:醫療/健康
• 恐懼點:疾病、衰老、免疫力下降
• 如何利用恐懼:藥廠和保健品公司(如香港的維特健靈或屈臣氏自家品牌)推銷產品,強調健康威脅,如維生素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或關節退化影響生活質量。廣告常使用「你是否經常疲倦?」等問題,引發健康焦慮。
• 具體例子:維特健靈的維他命C廣告可能警告「缺乏維他命C會導致感冒頻發」,推銷高價保健品。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損失,保健品公司可能強調「若不補充營養,你將失去健康」,放大疾病風險。
• 倫理反思:誇大保健品療效或暗示不服用會嚴重影響健康,可能誤導消費者,尤其針對老年人,令人質疑其道德性。

4. 網絡安全公司
• 行業性質:科技/網絡
• 恐懼點:數據洩露、身份盜竊、網絡詐騙
• 如何利用恐懼:網絡安全公司(如Norton、McAfee)推銷防毒軟件或VPN,強調黑客攻擊、個人資料洩露或網上詐騙的風險。廣告可能展示銀行賬戶被盜空的場景。
• 具體例子:Norton的廣告可能顯示一個用戶因未安裝防毒軟件,銀行卡被盜用,損失數十萬。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全毀,網絡安全公司可能警告「若無保護,你的財務將全毀」,推銷訂閱服務。
• 倫理反思:網絡安全日益重要,但誇大威脅(如稱「每個網站都有黑客」)或強迫自動續訂,可能讓消費者感到被操控。

5. 減肥及健身行業
• 行業性質:健康/美容
• 恐懼點:外貌不佳、社交排斥、健康問題
• 如何利用恐懼:減肥公司(如香港的SureSlim或健身中心Pure Fitness)強調肥胖帶來的健康風險(如心臟病)或社交後果(如失去吸引力)。廣告可能展示「減肥前後」的對比,暗示不減肥會影響事業或感情。
• 具體例子:Pure Fitness可能推銷健身計劃,警告「肥胖會縮短壽命」,吸引消費者報讀高價課程。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損失,減肥公司可能強調「若不減肥,你將失去健康和自信」。
• 倫理反思:利用外貌焦慮推銷昂貴計劃,可能加劇消費者對自身的不安全感,特別是對年輕女性,道德上備受爭議。

6. 教育及培訓機構
• 行業性質:教育/職業培訓
• 恐懼點:事業失敗、錯失機會
• 如何利用恐懼:培訓機構(如香港的Wall Street English或職業資格課程)強調不進修的後果,如被裁員、無法升職或錯失高薪機會。廣告可能展示一個中年人因缺乏技能失業的情景。
• 具體例子:Wall Street English可能推銷英語課程,警告「不會英語,你將錯失國際機遇」。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全毀,培訓機構可能強調「若不進修,你的事業將全毀」。
• 倫理反思:教育本應賦能,但誇大職場競爭或販賣焦慮(如「不學AI將被淘汰」)可能讓消費者感到被逼迫。

7. 金融投資平台
• 行業性質:金融/投資
• 恐懼點:錯失財富、財務崩潰
• 如何利用恐懼:投資平台(如香港的富途證券或國際平台eToro)利用「錯失恐懼」(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推銷股票、加密貨幣或理財產品,強調不投資將錯過財富增值。
• 具體例子:eToro可能推廣比特幣投資,警告「不投資加密貨幣,你將錯過下一個財富浪潮」。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損失,投資平台可能強調「若不投資,你的財務將全毀」。
• 倫理反思:高風險投資的恐懼營銷可能誘導缺乏經驗的消費者投入資金,導致重大損失,道德上備受詬病。

8. 反恐及安全顧問公司
• 行業性質:安全/諮詢
• 恐懼點:恐怖主義、社會動盪
• 如何利用恐懼:反恐培訓公司(如美國的Chertoff Group或Securit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向政府或企業推銷安全培訓,誇大恐怖主義或社會動盪的威脅。
• 具體例子:一家公司可能推銷「反恐培訓」,警告企業「若不培訓,員工將面臨生命危險」。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全毀,這些公司可能強調「若無安全措施,你的企業將全毀」。
• 倫理反思:誇大恐怖主義威脅(尤其在低風險地區如香港)可能浪費公共資源,並助長不必要的恐慌。

9. 傳媒及新聞公司
• 行業性質:媒體/資訊
• 恐懼點:社會危機、個人安全
• 如何利用恐懼:新聞媒體(如香港的TVB或國際的CNN)通過聳動標題和誇張報導吸引觀眾,增加廣告收入。例如,疫情期間誇大病毒威脅,或報導犯罪案件以吸引眼球。
• 具體例子:TVB新聞可能報導「香港街頭搶劫案激增」,推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損失,媒體可能放大「若不關注新聞,你將失去安全」的恐懼。
• 倫理反思:恐懼驅動的報導可能扭曲公眾對現實的認知,導致不必要的社會恐慌,道德上備受質疑。

10. 寵物用品公司
• 行業性質:零售/寵物
• 恐懼點:寵物健康、幸福
• 如何利用恐懼:寵物用品公司(如香港的Petco或本地寵物店)推銷高價寵物食品、保健品或保險,強調普通產品會危害寵物健康。廣告可能展示寵物因營養不良生病的場景。
• 具體例子:一家寵物店可能推銷有機狗糧,警告「普通狗糧會縮短寵物壽命」。
• 損失情境:類似車輛全毀,寵物用品公司可能強調「若不買優質產品,你的寵物將全毀」。
• 倫理反思:利用飼主對寵物的愛和恐懼推銷昂貴產品,可能讓消費者感到被剝削,特別當產品實際效果存疑時。
回應「做xx真係要落地獄」
你的表述「做xx真係要落地獄」可能反映對利用恐懼心理賺錢的商業行為的道德反感。這種行為確實存在倫理爭議:
• 道德問題:
◦ 剝削弱勢群體:恐懼營銷常針對老年人、父母或經濟壓力大的群體,利用他們的不安推銷不必要產品。
◦ 誇大風險:許多公司放大不存在或低概率的威脅(如過度誇大犯罪率或健康風險),誤導消費者。
◦ 心理傷害:持續的恐懼營銷可能加劇消費者焦慮,影響心理健康。
• 「落地獄」的隱喻:這可能指從事這種行為的公司或個人因不道德而應受譴責。從商業角度,短期內恐懼營銷可能帶來利潤,但長期可能損害品牌聲譽,失去消費者信任。
然而,恐懼營銷並非全然邪惡:
• 正面應用:例如,公共健康運動(如香港衞生署的戒煙廣告)利用恐懼(如肺癌風險)推動正面行為改變。
• 平衡倫理與效益:公司若能提供真正解決問題的產品(如有效保險或保安系統),並以誠實方式溝通風險,則可減少道德爭議。


總結

以上十種公司(保險、保安、藥品、網絡安全、減肥、教育、金融、反恐、傳媒、寵物用品)利用恐懼心理賺錢,通過放大消費者對損失、健康、安全或社交地位的恐懼,推銷產品或服務。保險公司可能利用恐懼推銷高保費保單,而類似的策略在其他行業屢見不鮮。

對於「做xx真係要落地獄」,我理解你對這種行為的道德質疑。雖然恐懼營銷在商業中普遍且有效,但誇大威脅或剝削消費者可能引發倫理問題,甚至長期損害企業自身。建議消費者保持批判思維,仔細審視產品的實際價值,避免被恐懼驅動的衝動消費。
督督不痕鳥 2025-05-09 12:22:04
你估唔洗比律師費, 賠比你都冇命享受
旺仔小龜頭 2025-05-09 12:26:29
假設保險公司「超易賠」(快速、慷慨理賠,無繁瑣審核、全額賠償),投保人損失極低(如僅承擔行政費),理賠數天完成,吸引大量客戶,但會提高保費(可能達HK$20,000/年)增加成本,亦可能引發疏忽或詐騙。

保險公司短期搶佔市場、提升口碑,但高賠付和詐騙風險(虛報索賠)可能導致虧損,甚至破產,再保險成本也上升。

市場上,其他公司跟進易賠模式,推高保費(平均或升至HK$12,000),或分化為高低端產品。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可能介入,規範審核或資本要求。社會上,消費者信任提升,經濟壓力減輕,但道德風險(如忽略風險防範)和詐騙增加,影響公共安全。高保費可能讓低收入群體難以負擔,加劇不公。「超易賠」短期利好投保人,但長期或引發市場不穩與倫理問題。
Jungkoook 2025-05-09 17:24:54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