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mingpao.com/pns/體育/article/20250504/s00015/1746291409305
首屆港超U22聯賽成效檢閱 教練信強度足有助年輕球員銜接 小將盼改善場地安排
【明報專訊】中國香港足球總會與港超聯賽會今季聯手成立港超U22聯賽,旨在為完成青年軍階段的年輕球員構建比賽平台,延續通往職業足球之路。隨着首屆賽事聯賽階段完結,《明報》先後訪問球員、教練、香港足總及港超聯賽會代表,從球圈不同持份者探討賽事成效及改善空間。
文、圖:林欣澤
首屆U22聯賽除「升班馬」九龍城以外,其餘8支港超球隊均有參賽。賽事分為聯賽及足總盃,聯賽階段上月底已完成,由標準流浪贏得冠軍,足總盃則在本周三展開。賽事要求各隊場上派最少3名19至22歲球員,以及最多3名超齡球員,年齡下限則為16歲。
流浪膺首屆盟主 足總盃周三展開
足總近季未設預備組聯賽,令小將完成U18青年軍後失去銜接平台,U22聯賽正可彌補斷層問題。根據足總統計,19至22歲球員作為U22聯賽主要對象,佔賽事出場球員比例達57%。身兼U22教練團成員的流浪球員劉智樂認為,有別過去只得菁英盃磨練,年輕球員可透過U22聯賽獲得更多實戰機會,適應港超節奏,「菁英盃始終場數不多,踢得不夠多進步就會慢。U22聯賽大部分賽事強度足夠讓球員慢慢進步,在U22踢得掂的話,升上一隊就更得心應手」。
仍屬U18適齡球員的流浪17歲前鋒馬榕生,今季兼顧港超、U22聯賽及超青聯賽戰線,其中在U22聯賽上陣13場入6球。他認為與上季相比,今季為一隊上陣時更懂得應對場上情境,惟指單靠U22聯賽難以拉近與一隊差距,「球員進步需要面對更強對手,U22聯賽始終面對同級對手,比賽強度跟港超相比完全不同,球賽速率和身體對抗不足以貼近一隊水平」。
流浪本周三將在U22足總盃8強對陣傑志。傑志20歲前鋒馬斐今屆U22聯賽14仗全勤並攻入12球,僅次成為聯賽次席射手。他認為U22聯賽讓他在等待一隊機會期間,仍能建立狀態和信心,「不少球隊都派超齡球員到U22聯賽練兵,強度和一隊差不遠。可以落場及入波,比上季更能建立信心,不會感到迷失」。然而他指出今屆大部分賽事均在仿真草球場舉行,希望改善場地安排,「始終一隊比賽都在真草,如能安排真草場比較好」。
由足總成立的香港U23征戰港超3季後,上季宣布完成使命解散。從香港U23轉投大埔的21歲翼鋒李樂謙,今季除了是球隊U22常規球員,在一隊亦不乏出場機會。曾在U18時期為南華兼戰港甲聯賽的他認為,不論從哪種發展模式成長,還是態度決定高度,「如有追求進步的心,願意持續加操、花時間了解自己不足再改進,就算身處低水平都可繼續進步」。
李志堅憂難覓足夠兵源
大埔主教練兼球會總監李志堅認為,今屆各隊對U22聯賽頗重視,比賽競爭性較過去預備組聯賽為佳。堅sir縱認同U22聯賽理念,但提到對青訓體系未完善的球隊而言,每年要覓得足夠19至22歲球員並非易事,「今季因香港U23散班才簽到幾個。日後要補給U22球員從何處來?最簡單答案是青訓,但現階段沒有人才就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