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內(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雖然美國本身並未捲入新的大規模對外戰爭,但世界範圍內確實爆發了數起兩國之間的重大軍事衝突。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以下三起:
總覽
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2020年9月27日–11月10日):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之間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主權爭議,再次爆發全面戰事,持續44天,最終在俄羅斯調停下簽署停火協議 。
2019年印巴邊境危機(2019年2月14日–27日左右):起於查謨克什米爾的浦那瑪(Pulwama)自殺式炸彈襲擊,印度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訓練營實施巴洛科(Balakot)空襲,隨後巴基斯坦空軍反擊,中印兩國一度濒临全面開戰 。
加勒萬山谷衝突(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實際控制線(LAC)上的拉達克地區,中印邊防部隊爆發肢體衝突,造成印度方面20名士兵和中方4名士兵死亡,為兩國自1975年以來首次出現致命衝突 。
---
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2020年9月27日–11月10日)
背景與起因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是位於亞塞拜疆境內、但以亞美尼亞族為主的爭議地區。2020年9月27日清晨,阿塞拜疆軍隊在蘇聯解體後第一次停火線重點區段發起攻勢,宣稱要恢復憲法秩序並驅逐當地亞美尼亞軍隊 。
戰事經過
軍事行動:雙方在南部較平坦地帶進行密集砲戰與裝甲衝突,並大量部署無人機與火炮。
停火協議:11月9日,在俄羅斯總統蒲亭斡旋下,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及俄羅斯蒲亭簽訂停火協定,並由約2000名俄羅斯維和部隊進駐卡拉巴赫走廊 。
結果與影響
阿塞拜疆收復逾70%的爭議區域及周邊城鎮和村落。
雙方投入的裝備現代化程度高,反映出區域大國(土耳其與俄羅斯)在衝突中扮演的軍事與外交角色。
---
2019年印度–巴基斯坦邊境危機(2019年2月14日–27日)
起因:浦那瑪自殺襲擊
2019年2月14日,位於查謨-克什米爾地區的浦那瑪(Pulwama)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44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RPF)士兵死亡,巴基斯坦境內的極端組織「穆罕默德陣線」(Jaish-e-Mohammad)宣稱负责 。
印度空襲巴洛科(Balakot)
2月26日,印度空軍對巴基斯坦境內一個被指為恐怖訓練營的目標實施「先發制人」空襲,隨後巴基斯坦空軍於次日進行報復性空襲,並擊落一架印度戰機,雙方飛行員對峙並互換俘虜。局勢一度緊繃至核武相互威懾的邊緣 。
後續發展
雙方在國際斡旋下避免全面戰爭,飛行員互換成為緩和危機的重要舉措。
此次衝突凸顯核武國家間「有限戰爭」與「核威懾」的複雜互動。
---
加勒萬山谷衝突(2020年6月15日)
衝突背景
中印邊境長達3500公里,多處未明確劃界。自2020年5月起,雙方在多個地點(包括班公湖、蘭木地區)發生對峙。6月中旬,印度指控中方在加勒萬山谷(Galwan Valley)違規搭建營帳,並在15日凌晨爆發嚴重肢體衝突 。
衝突經過
衝突主要以冷兵器和石塊為主,並無使用火器,雙方均違反1959年和1960年達成的「邊境自衛行動不使用火力」協定。
印度方面公布傷亡數字為20死、18傷;中國官方首次承認4名士兵陣亡,外界估計可能更多。
影響與後續
事後,兩國在拉達克和錫金等多個摩擦點進行多輪軍長級會談,並在2021年2月達成局部撤軍協議。
衝突加劇了中印兩國在科技、經濟和外交領域的摩擦,如應用程式禁令與投資審查等政策調整。
---
以上即為唐納·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1)內,世界上幾起顯著的兩國之間大型衝突案例,雖不如後期俄烏戰爭或以哈衝突那樣延綿,但在地緣政治與戰術層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扮睇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