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科」與政治成就:例子與現實

恆屍

1 回覆
1 Like 1 Dislike
恆屍 2025-04-23 20:21:53
「廢科」與政治成就:例子與現實

陶傑經常舉出歷史、哲學、文學等「廢科」出身的國家領袖,強調學科選擇未必決定人生高度,這種說法在論述層面有啟發性,但現實層面卻遠較複雜。

國家領袖的成功因素
以李光耀為例,他雖然主修法律,但其成功並非單靠「讀法律」這個專業。李光耀出身於新加坡中上層家庭,學業成績頂尖,戰後時代背景特殊,還具備極強的組織能力與政治手腕。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其他國家領袖如孫中山(醫學)、美國國父群體(多為古典教育、法律、哲學等),其能夠成為國家領袖,往往結合了家世、人脈、個人能力、時代機遇與運氣,而非單靠學科背景。

「搵食科」與現實階層流動
對於普通香港人而言,專業「搵食科」畢業後有穩定職業出路,下限已高絕大部分香港打工仔,而且護士入學收分不算高。這個觀點有現實基礎。這些學科對於無家底、無人脈的基層學生來說,是較穩妥的選擇。相反,歷史、哲學、文學等學科在香港等地的職場出路有限,除非有額外資源或人脈,否則難以憑此階層躍升。

有錢人愛讀歷史≠讀歷史系
陶傑常說「有錢人愛讀歷史」,但事實上,許多富豪或政商界人士在大學時選擇的仍是有助事業發展的實用專業,歷史、哲學等多作為興趣或自我提升。對大部分人來說,「搵食科」加自修歷史,才是更現實的路徑。

陶傑粉絲能否成為首相?
這個問題正好觸及現實重點:成為國家領袖不只是學科選擇,更是綜合能力、背景、資源、人脈、社會階層流動的結果。大部分普通香港人(包括陶傑粉絲)既無家世、亦無政商人脈、缺乏資本和平台,單靠讀書或選科,幾乎不可能走上首相級別的路。陶傑舉這些例子,更多屬論述修辭,未必反映現實路徑。

公共討論氛圍與理性
現時香港公共討論空間收窄,敢言者容易被標籤,理性討論愈來愈難。支持陶傑的連燈仔,面對批評時往往情緒化回應,缺乏理性辯論,這亦反映了香港社會質素的下降。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