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2025-04-22 18:00
更新:2025-04-22 18:00
特朗普不懂得瞻仰方濟各

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梵蒂岡僅一天之後,教宗方濟各就死於中風和心臟衰竭,世事巧合卻不無諷刺。理應為關稅忙個不停的總統特朗普隨即宣布將出席葬禮,無疑是為了爭取天主教及基督徒選民支持。但他的政策以至世界觀,跟方濟各這位首個來自全球南方的教宗大相逕庭,卻也是無從掩飾。
方濟各主張建立橋樑而非圍牆,反對特朗普驅趕移民的政策。他又支持全球氣候行動,視環境保護為社會責任,特朗普卻下令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優先考慮一己經濟利益。方濟各批判資本主義、市場投機等導致貧富懸殊、社會不平等,與特朗普信奉的新自由主義、「美國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也是對比明顯。

2025年4月20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會見美國副總統萬斯。(Vatican Media via Vatican Pool/Getty Images)
不同的歷史,不同的世界
方濟各來自的拉丁美洲,經歷過數個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資源榨取、勞動力剝削。在政治獨立後,許多國家又因為國際經濟結構,不得不對依附於歐洲以至美國的經濟,例如是貿易、債務以至是接滿新殖民主義下的政治干預。這段歷史孕育了拉丁美洲對殖民權力和追社會公義反思,批判全球經濟結構如何為了核心國家的利益而使邊緣國家持續貧困。天主教的解放神學起源自拉丁美洲並非偶然,方濟各對全球資本經濟模式的懷疑,以至是關懷窮人的主張,與其背景也有必然關係。
恰恰站在對立面的,正是特朗普的世界觀以至其所代表的美國歷史敘事。雖然美國自身經歷了大英帝國印花稅法的不公,北美十三殖民地以一場獨立戰爭建國,但他們隨後的西進擴張,卻又無視原住民流離失所,將這種強權征服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相信美國擁有獨特的命運和使命,美國例外論下的外交政策甚至自認為可以超然於國際法之上。所以小布殊可以對伊拉克草率開戰,特朗普現在又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徵關稅。
方濟各體現的「全球南方」
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敘事或許曾經壟斷了世界的話語權,但隨着全球南方興起,植根於被征服和被剝削的經驗愈來愈被聽見,對全球權力結構和經濟不平等的批判也在有增無減。就連天主教也誕生了首個來自全球南方的教宗,足見這個趨勢。
方濟各不只來自阿根廷,他任內對移民問題、對窮人、對邊陲、對環境的關注,無一不與全球南方的價值觀相契合。再者,他這十二年間透過人事任命,可謂已經重塑了樞機團。可以選出下任教宗的樞機之中,不少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以往缺乏代表的地區,當中包括了方濟各任命20名來自亞洲的樞機、20名來自拉丁美洲的樞機。甚至乎有人猜想,就連其繼任人也可能來自亞非拉地區,諸如菲律賓、剛果或者緬甸的樞機,他們可能會延續方濟各的路線,帶領梵蒂岡走出歐洲中心的歷史經驗。

2025年4月21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印度新德里的官邸,會見了美國副總統萬斯及其妻子烏莎(Usha Vance)等家人。(India'sPressInformationBureau/HandoutviaREUTERS)
毋庸贅言,天主教會內這樣去歐洲中心化,只是當今世界趨勢的一個事例。所有迹象顯示中美之間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印度、東盟、非洲各個板塊有望崛起,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確實在發生。只要英美、歐洲、俄羅斯、中國和平共存,多極格局將會實現。在全球治理中,各國必然會要求更公平的國際秩序,批判歷史剝削、追求戰略自主。
就在萬斯離開梵蒂岡之後,他南下印度的遭遇正好說明了這個現實——萬斯訪問印度四天,但總理莫迪在接待他之後,就飛往了沙特阿拉伯與王儲穆罕默德會晤。像印度這樣的主要國家不再只是順從華盛頓的議程,更重視獨立路線,平衡多方關係。全球南方的自主意識日益增強,對西方、特別是美國霸權的抵制溢於言表。此際正在打關稅戰,試圖透過美國經濟霸權地位以脅迫各國屈服的特朗普,為什麼沒有從方濟各身上看到世界的轉變?
社論|誰是「鄉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