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哭泣
美國總統特朗普入主白宮後,對著美元連砍三刀。第一刀是推出對等關稅,向全世界貿易宣戰,並推翻了戰後美國以開放本國市場為代價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第二刀是政策上朝令夕改,動搖了美國政府的信用,政策變成了菜市場討價還價的遊戲;第三刀砍在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身上,他揚言要炒掉鮑威爾(儘管聯儲局主席的任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公然踐踏聯儲局的獨立性和法治精神。
特朗普上任不到100天,卻幹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他摧毀了美國一手建立起來的貿易秩序,玷污了美國自身的國際信用。美國通過極端施壓,也許可以在雙邊談判中獲得一些短期利益,但是傷害的卻是美國的軟實力,其中反應最強烈就是美元。
美元匯率指數,今年年初是109,如今是98。自從4月2日「解放日」後,不到3個星期,美匯指數貶值了5.6%,這在匯市是罕見的。美國的國力、法制和市場深度,令市場將美元看作避險天堂,將美債視作零風險資產,然而在最新這輪市場拋售中,美元不能避險,美債風險很高,市場以腳投票,exit America(逃離美元資產)成為共識交易。
特朗普主推的「去全球化」、「再工業化」,有其歷史原因。全球化導致產業鏈外移,美國中產階級萎縮。疫情令美國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了支持國家安全和軍事力量的工業基礎,再工業化作為國家安全的考量,凌駕於經濟因素之上。中產階級的憤怒則將極端思維、極端情緒的特朗普推上權力巔峰。
然而,極端的「去全球化」,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美國重建產業鏈的時間可能要以年為單位計算,但是所產生出的物價壓力、衰退風險卻是以月來計算,市場的反應更是以日來計算。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的倒行逆施,直接傷到了美元的根基,美元失去了全球化支撐的貿易之錨、信用之錨。這是美元資產近期極度動盪的根本原因。
自從「布列頓森林體系」坍塌,美元就失去了黃金作為錨定。它依靠在全球貿易中的絕對地位,維持著全球交易貨幣、儲蓄手段的尊崇地位。美元交易,在全球外匯交易中佔88%。這次「去全球化」,啟動了「去美元化」。
當然,世界上暫時還沒有一個可以取代美元的替代貨幣,所以美元的主導地位並非一時半刻可以消失。但是美元的軟實力,毫無疑問被弱化,美元的信用遭到質疑,這是本輪美元急跌的邏輯。特朗普拒絕承擔全世界貿易盟主的責任,全球貿易格局勢必由單核轉向多核。貿易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上次美元遭遇信用危機,發生在1971年,當時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美元與黃金脫勾,並對全球徵收10%關稅。黃金價格在之後的10年中,飆升了19倍。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