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分析:點解聽落覺得兩首歌似?
編曲人真係最大責任?
Chord Progression真係關事?
主文:
Jeremy #李駿傑(Remy)solo《 #TieMeNow 》,是他本人首次作曲,逆流阿韜(To Lee)編曲,Carl叔王雙駿監製,並請來周耀輝作詞,事件變成抄襲風波,Intro被質疑與韓國男團 #StrayKids 舊作《Red Lights》非常相似。Remy澄清沒有任何抄襲的意圖,並就事件引發爭論、令大家不快表示非常抱歉。
︱「巧合重重」︱
「抄襲」是非常嚴厲的指控。有些「抄襲」case可能是純屬巧合(詳見附圖),但如果仔細拆解分析,今次《Tie Me Now》重重「巧合」(見下文),整個過程,作曲人兼主唱是否全不知情?要待當事人親自解答。
有資深音樂人接受《 #娛壹 》訪問,分析謂除了Intro及主歌第一句《Tie Me Now》跟《Red Lights》沒太多相似。而出事的 #Intro ,究竟在哪裡出事?
音樂人指,《Tie Me Now》跟《Red Lights》 #bpm (速度)分別為66及64; #TimeSignature(拍子記號)同為 6/8, #Key (調)同是E Harmonic Minor,兩者相差極少。
兩曲 #MainRiff 均用了8th note Staccato。Riff是指一段短小、重複的旋律或和弦進行,兩曲Riff做法相像,予人感覺驚人地相似,不過《Tie》的Riff用synth處理,《Red》則用弦樂。
Chord Progression部份,《Tie Me Now》是| Em | D | C#m7b5 | C B7 |;《Red Lights》則是 | Em | D | C | B7 |;《Tie》多了一個Chord( | C#m7b5 |),兩者只有輕微分別。
︱鼓beat︱
兩者所用樂器大部份一樣,有 #KickDrum(大鼓)、Snare(小鼓)、Strings(弦樂)及Finger Slap(即撻手指)。鼓beat大致一樣,同樣沒有用Hat(鈸)。《Red Lights》Drum beat多了一下16th Kick Drum。另《Tie》的 #Snare 用了Cross Stick,多了一重敲擊鼓棍的聲音;《Red》Snare則是eDM效果。而兩者也用了Finger Slap。
︱唱法、重點位、旋律︱
兩曲首句“Hey”及“Breath” 均在第一拍(beat 1)出現,同屬B note,唱法亦似。音樂人稱:「每一句Phrase(樂句)都有一個重點位,好多時第一拍係個重點位。雖然Jeremy第一句係一個音(Hey),Stray Kids第一句係四個音(I cannot breathe),但重點都係落喺第一拍。喺同樣位置,同樣嘅音,好類似嘅唱法,雖然唔係成句旋律一樣,但都容易引起聯想。」
「長音同句尾多數都係 #重點位 ,容易令人記得。兩首歌第二個Phrase咁啱都係停喺第三個小節(bar),第一二句總長度都係兩個小節。另外,句尾重點位,『張開眼張開渴望』,『望』字 #旋律 嚴格嚟講係『ti la』;《Red Lights》嘅『by my side』,『my side』係『do la』, 亦係另一個聽感上相似嘅位。」
︱「Chord Progression相似」不足以釋疑︱
不少技術文稱,流行曲Chord Progression(「底」)相似,容易引起抄襲的誤會,又指Chord Progression相似主要因為商業考慮:簡單、搶耳、易記,且選擇有限,難免撞衫。音樂人表示所謂「易記」非常主觀,難作為準則。至於Chord Progression相似是否會令兩首歌聽落相似?不。
他以陳奕迅《 #浮誇 》為例,此曲與《Red Lights》首3個Chord一樣( | Em | D | C |),「我可以用《Red Lights》個底擺《浮誇》落去,但兩者嘅樂器、 Riff同Groove都好唔同,旋律亦無任何相似。所以類似嘅Chord Progression唔代表兩首歌聽落會覺得相似。」
︱責任論︱
網上湧現技術文分析,也有fans指出是 #編曲 的責任。但出歌是 #Teamwork ﹐環環相扣。音樂人稱:「人唱嘅部份(旋律)係作曲人負責,樂器部份就係編曲人負責。作曲並不等如編曲,當然整體都會一環扣一環。大部份作曲人會寫埋Chord Progression。只要啱樂理,Chord係可以隨時變,編曲人同監製亦會因應唔同情況reharmonize。」
「如果作曲人寫咗首歌,有第三者要咗,首歌又唔係佢唱,監製同編曲點樣做佢亦冇得參與。最後首歌編曲同另一首一樣,咁就真係完全唔關作曲人事。」《Tie Me Now》情況則不同,Jeremy身為作曲及主唱,亦曾將《Red Lighrs》放入playlist,聽到製成品時是否有覺得耳熟?
「公司作為music label,出街前咁多同事聽過,A&R(Artist & Repertoire)都有責任,唔通冇人提出有問題?定係提出之後冇人理?」
撰文:tbiytc_tbiytc
Box1:
︱《GOT U》與《GANADARA》
點為之抄?︱
陳卓賢《GOT U》22年5月派台,曾有網民指,陳抄襲Jay Park同年3月推出的《GANADARA》。當時陳以行動回應:在社交平台上載一段約10秒Demo,創作日期清晰顯示為21年12月16日晚上8時17分。除非有時光機,否則陳卓賢無法抄襲一首比《GOT U》更遲推出的作品。
音樂人指,兩首歌樂器同為電結他、bpm相似,而且同Key(D major),第一個Chord亦一樣 (IV chord)。「呢種曲風的確常用電結他彈Chord;結他Riff嘅頭三個拍子係一樣,但旋律、Chord Progression根本完全唔同, 所以好難話呢個係抄歌。」
「如果嗰樣嘢係好common﹐同一範疇好多人都做過嘅話,有人再用嘅話﹐呢啲咁基本嘅嘢就稱唔上抄襲。舉個例,兩個連鎖服服裝品牌出同一款tee,唔會有人話呢間嘢抄對家㗎嘛!」
Box2:
︱食花生之前,請先做功課︱
「我覺得…每當有呢啲『抄歌』花生,大家就好似樂評人上身,係咪應該冷靜地獨立思考?唔好受社交平台嘅post影響,唔好人講咩你就信咩! 再講,如果首歌真係侵權嘅,你估原創人唔會告佢咩?」
「如果真係咁有興趣分析兩首歌係咪近似,可以由旋律、拍子、Chord Type、Chord Progression、編曲、風格、 甚至乎音色同Mixing等等嚟分析。過去有啲歌俾人話疑似抄襲,其實好多時都係因為佢哋同時有幾樣嘢似先會出事,例如速度相近,Key相同,或者好類似嘅Chord Progression,再加上旋律入面嘅重點好類似。始終我唔係當事人,究竟有幾多個巧合,就只有當事人先知。」
︱戒玻璃心︱
「同時,我唔覺得要盲撐,等如我朋友開咗間餐廳,d嘅嘢唔好食,咁佢始終都係一間難食嘅餐廳,我唔會因為係我朋友開嘅而盲目讚美佢,好就係好,差就係差,畀意見嘅人中肯啲友善啲,聽意見嘅人唔好玻璃心,咁樣我哋呢個地方先有機會進步。」
#娛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