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如何受到衝擊?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份報告指出,從2020年至2023年間,美國約有70%的稀土化合物與金屬進口需要依賴中國。
這意味著,中國最新實施的出口限制,極有可能對美國造成沉重打擊。
重稀土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包括導彈、雷達,以及永久磁體。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指出,包括F-35戰機、「戰斧」巡航導彈,以及「捕食者」無人機的國防技術,都離不開這些礦物。
該報告還補充,中國目前正「以比美國快五至六倍的速度,擴大彈藥生產規模及獲取先進武器系統及設備」。
「對美國國防產業的衝擊將會是巨大的,」克魯默指出。
而衝擊也不限於國防領域。
特朗普曾表示希望透過加徵關稅來振興美國製造業,這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對製造商而言,特別是國防與高科技產業,因為貨運中斷與有限的庫存,將可能面臨潛存的短缺與生產延遲的風險,」伯明翰大學的哈珀博士指出。
他補充說:「關鍵稀土材料的價格預計將大幅上漲,導致從智能手機到軍事硬件等各類產品的零件成本會立刻上升,進而可能拖慢受影響企業的生產進度。」
若中國的供應短缺長期持續,美國或將不得不加速將其供應鏈多元化,並擴展本土的加工能力。但這需要「龐大且持續的投資、提升技術,並且整體成本預計將高於以往依賴中國進口的模式。」
而很明顯,特朗普已經在考慮一些事情。本週,他已下令調查,評估美國對這些關鍵礦物的依賴所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
該命令指出:「總統特朗普認識到,對外國關鍵礦物及其衍生產品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危及美國的國防能力、基礎建設發展以及科技創新。」
「包括稀土元素在內的關鍵礦物,對於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而言,都是不可或缺。」
美國能生產自身的稀土嗎?
美國目前僅有一座稀土礦場仍在運作,但該礦場並不具備將重稀土分離的能力,因此必須將礦石運往中國進行提煉處理。
事實上,美國曾經也有生產稀土磁鐵的企業,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
然而,隨著中國在產量規模與成本控制上逐步佔據優勢並佔據主導地位,這些美國企業最終退出了市場。
外界普遍認為,這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積極推動與烏克蘭達成礦產交易協議的部分原因,因為美方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除了烏克蘭,另一個吸引特朗普目光的地點就是格陵蘭,這裡擁有全球第八大的稀土儲量。
特朗普過去多次公開表達對掌控格陵蘭的興趣,並拒絕排除採取經濟甚至軍事手段以實現此目標的可能性。
儘管美國原本有望從這些地區尋求稀土供應,但由於特朗普對這些國家與地區採取對抗性語氣,美國如今可選的替代供應來源可能所剩無幾。
「美國面臨的挑戰其實是雙重的:一方面,它已經疏遠了掌握稀土壟斷供應的中國;另一方面,它又因為關稅與其他敵對行為,正在激怒許多曾經友好的合作夥伴國,」哈珀博士博士指出。
「在這個政策不斷變動的新政府下,這些國家是否還會把與美國視為優先合作的對象,這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