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之王》

人格之王

104 回覆
1 Like 0 Dislike
人格之王 2025-04-16 23:57:32


簡介:

關於書本的簡介其實在上面的作者評論就已經說完。人格之王,你就不能夠認真地做一次簡介嗎。......唔,我已經很認真。

這本書是關於我的童年回憶。是一本比較偏向日常向的傳記,目的是為了日後對於我童年感到興趣的讀者閱讀。所以我個人並不推薦睇這本書。因為我的童年比較苦悶也不太過有趣。換言之,這是一本寫實類別的書?說得冇錯。基於這點我個人比較推薦《人格之王(下)》,因為那本書才可以稱得上我真正的傳記。

好吧,那麼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大致上已經完結。不是,還有一些內容沒說嗎?你是說我為了壓字數而寫出個人的心得或者哲學。那種事情其實就沒有任何所謂,畢竟我其他哲學比起這本書哲學更加具有意義和得著。所謂真正哲學是......。

是探究人生的問題吧。何為人生,何為生而為人。如果一個人懂得甚麼叫「生老病死」,那麼很大程度他就已經是一個不需要哲學嘅哲學家。所謂哲學是探究自我和生命的過程,最高哲學從來都不是高深或者專業的哲學名詞或者概念之類。

哲學並不是生活,而是生命!如果一個哲學家開口就是說懷疑主義等學術的名詞,那麼他很大程度上就不是一個哲學家。哲學再讀上去並不是博士,而是自我!一個只追求更高的哲學水平的哲學家根本不是一個哲學家。哲學入門最好永遠都不是睇書、睇youtuber、或者上大學。而是探索自己的人生!

網站:

google(閱讀、下載或列印閱讀):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619BojEbEzogmK0-SGg7m84lYes6t1dKKFHApjWLEdk/edit?usp=sharing

penana:
https://www.penana.com/story/124267

google(回報與留言區):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cKCnZ_AK5Q0FjTPFXTl1EGY_Chfy5VOj6Hsx3wXNGOk/edit?usp=sharin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4%BA%BA%E6%A0%BC%E4%B9%8B%E7%8E%8B/100091814828088/
人格之王 2025-04-16 23:58:42
引言

人格之王是我一生的自傳,也就是我的親身經歷。也因此如果你期待是看一本小說的話,那麼你可以滾開了。因為整本書入面並沒有甚麼精彩的情節,也沒有甚麼可以讓人深刻反思的劇情,有的只有人格之王誕生的經過。內容非常無聊,至少我是這樣的覺得。

要問我為甚麼要出這本的自傳?說的也是,我也不是甚麼的名人。說實話就連我本人也很討厭出這種類型的自傳,我又不是甚麼的偉人,也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有的只有傷痕。但是對於我這種活在過去的人來說,回憶過去也是必經的階段。只有回憶過去,才能夠得到救贖。而對於人格之王的救贖是甚麼?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我遲早有一天會明白。

對於其他讀者而言,或者你會對於人格之王的認識會增加。畢竟我也不是一個甚麼成功的人,也很難從我生平能夠看到甚麼有用的知識。這個只不過是出身於香港低層家庭的平凡人的故事。或者你可以在當中看到了一個香港人的一生,不過應該甚麼說好。以我的人生作為一個標準絕對是一個錯誤。

在我認知,每個國家抑或民族即使相同階層所出生的家庭都是不同的生活。我雖然未到香港真的最為低下的階層,也是屬於居住公屋的低下階層。但是以我的生活作為香港人的標準,那麼毫無疑問是一個錯誤。如果我的人生真的是香港人一般的生活,香港人也未免太過悲慘。至少我並不希望把我的一生當作一個香港人的一生那樣看待。某個程度也只有香港這個社會才會誕生出人格之王......。這並不是稱讚,而說明這點是相當麻煩。總之,對啊...就把我的人生看作在香港出生當中的一個悲劇的故事那樣看待,我的故事簡直是適合香港人一家大小,老少咸宜所觀看的一部作品。

換言之,你只要對於自己的過去很了解的話,那麼我並不建議你看這本書。有甚麼悲劇的故事好過得過自己的人生,更何況人格之王就真的單純很普通的故事,倒不如回憶自己的小時候更加有意義。反之,如果你對於你一生一無所知的話,那麼我希望我的自傳能夠給你快樂。

至於其他意義。的確我其他很多作品的內容都和我自傳是有所關聯,所以我第一部出的書本是我的自傳。但這是非必要,或者理解得更好,可是我很多作品其實都已經充份引用了我自傳的劇情,也無須額外看我這本自傳。我的自傳所包含的內容大多數都是我自身的經歷。不過,如果你有空閒的話,我也是非常建議你從我的自傳入手或者透過自傳更加理解一下我的人生。只是有關於自傳的內容,我並無法保證和其他作品一樣有樣。

另外,想理解人格之王抑或人格議會的朋友。我會額外出多一本書去分析和介紹這些東西,而這些內容是我的自傳並沒有,我自傳有的也只有這些誕生的經過。如果你只是單純想理解人格系統是甚麼,我個人可是不建議你從我的自傳入手。因為在我的自傳並不存在人格之王的意義抑或人格系統的分析,相關的內容也只會在那本書上出現。

而人格誕生的過程,應該沒有我的自傳這麼詳盡,由於未寫我也很難說甚麼。更具體來說,因為我人生太過複雜,很多事情也未必可以交待得清楚。而單純想知這些內容,我個人建議你直接去看《人格之王(下)》和《人格議會(上)》,不過這些我目前都未寫到,所以你還是找不到。《人格之王(上)》是我所出的第一本書。

原本我只是打算出一本的人格之王,是直接講述我人生由幼稚園到中五的經歷。結果我加入了太多廢話,主要原因我想加入太多伏筆,導致《人格之王(上)》只是寫到幼稚園生平。原本是我的自傳,現在變成四不像,因為入面至少有一半內容都和我的自傳無關。應該說頭一半都是說我的自傳內容,而後一半則是講述我目前自身的價值觀。關於這點我很抱歉,原先我打算平淡一些去寫我的自傳,而這些自我價值觀也不是永遠不變,到最後還是會因為我作的作品而有所改變。

算了,這些都當作之後的伏筆去處理。雖然說並不會影響我想表達的內容,可是這種中途改變寫作風格或者類型還是會為大家帶來觀讀上的一些不適。如果因此你想燒書,抑或撕開本書,又或者冇心情看下去的話。我只能夠說一句抱歉,我並不會回水。

我個人並不會阻止你行使退款的權利,也不是介意你看完整本書之後才決定是否購買。不過很多事情我都是有心無力。有關於書本的問題,由於這是我第一本書所以在後記也會比較詳細地談及。但是很多事情,我也是無為能力。我個人也不是太過介意退錢這個問題,而是實際上這些並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事情。

這取決於銷售方的政策。好像steam這樣,有一個退款理由就是不小心買錯遊戲。基本上只要你遊戲時間不超過2小時,以及買不超過14日就可以申請退款。只要理由合理,還是可以申請退款。而這些我也不能夠控制。某個程度,我個人也只不過是屬於消費者的一方。找我回水,我最多只能夠退回一半的錢,因為我所收到一本電子書的利潤一般來說也只不過是50%左右,還未計算外匯轉換的損失。更何況,像是我這種剛出道的作者來說,根本就沒有甚麼利潤可言。我就連一本書都未出,收入完全是零。不過作為一個消費者,回水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所以我決定我回水比我自己。

在整本書,我所採用的文體是我個人對於人生的自述。盡量是以不同時期的思考方式的我為主,比較傾向描寫出不同時期真正的我這一個方向發展。用自述的方式,我個人覺得更加可以容易理解人格之王誕生的過程以及當中的意義。而我也不是愛因斯坦這類天才的自述,要我形容人格之王的生平則是普通過無得再普通的凡人,我相信我的生平並不是這麼難理解的事情。

但請不要抱有任何期望。畢竟小孩子能夠有甚麼的想法,而到了最後至少這本成品某個程度是回憶錄多過小時候的我的自述。但絕不是反思錄。這也意味着你不要對於這部自傳抱有甚麼的期待,因為每一部回憶錄最精彩的部份都是現在對於過去的反思。

最後一點,由於這是我第一次寫自傳類型的書本,所以難免會有一些瑕疵。如有任何批評,我也不會作出任何改善,因為我只會用一次這樣的方式去寫自傳。當然也不排除會出第一、第二個修正版本,但大致上內容也不會甚麼發生重大的改變。所以就算批評,我也不知道做甚麼好。我也不是介意大家給意見,或者不肯接受任何批評。而事實上我並不是J·K·羅琳抑或尼采,寫完一次就出版。對於我自身的作品,作為一個作者首先是讀者。我至少看過一次,一邊看然後一邊再加整理才出版。也因此,在此我非常感謝我自己,為我的作品進行編輯。

不過這也代表我出版一本書的時間拉長...。有甚麼所謂,反正我出版的書本本來有就是有限。倒不如花一些時間整理書本的內容會更加好。可是編輯並不是單純編輯,原本引言由一頁變幾頁紙。好像中五的文章由五萬字的讀後感縮減二萬五千字的情況也有。單純是我寫得太多廢話。自此之後,我就有保留原稿的習慣,而這一點我也會在後記到說。編輯的工作也是放到最後才說。

編輯就是這樣,不是大幅增加字數就是大幅減少字數,對於這點就不要抱怨。可是原本打算寫八萬字,到了最後感覺會超過十萬字,那麼無論觀看時間抑或書本定價也不斷拉高。這些也是沒有方法,不過有關這些話題都是放在後記一次過說。感覺上會成為我人生所看過最長的後記。因為各方面都是第一次出版,所以稍為有些長,前言也是這樣。

以目前進程也差不多寫完,對於內容我內心還是有個底。那麼編輯你有甚麼感想?...。不要灰心,下次繼續努力。其實有關於這本書大致上的內容只需要看目錄就可以知道大概,也不需要看引言吧。話說,你根本沒有在引言認真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因為我寫引言的時候還未寫到內容,所以也只是在引言大概寫下我對於這部作品的構思或者大綱。而這些都可以看目錄知道,其他構思也會後記提及。

有關於書名抑或封面設計的內容,我通常放在最頭和最尾。這單純取決於我想出的書本帶有甚麼的效果而決定。有時候封面設計是一件藝術品,與書本的內容息息相關,最好做到的效果是看到了封面內容會聯想起書本內容。但更加多時候,封面設計只不過一件商品,並沒有任何意義。具體來說,每一本書我都會單獨介紹封面的設計。這些都與編輯無關,而書名也不是由封面設計負責。書名的構想是由作者負責。

《人格之王》的書名簡單來說是我自己的自傳。為甚麼叫人格之王?這要說一段很長的故事。對於我來說,人格所代表的是自我,而王的意思則是國王,組合來說就是自我的國王。這也是人格之王的名稱來源和意思...當中包含多少謊言,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你就不能更加詳盡地介紹人格之王這個名字的真正意思嗎?就這個階段來說,我覺得知道人格之王代表自我的國王也已經很足夠。某個程度你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書名就好了,而這個名字也只不過單純是我自己一個自稱,並沒有任何意義。

而封面設計我也想過幾個,最後還是覺得白字黑底是最好。本來《人格之王》並沒有特定的內容和想表達的東西,單純是自身的經歷,無論設計甚麼都和內容嚴重不符。至於當作商品嗎?我覺得自傳是一件非常隱私的事情,某個程度我並不是太過想將它包裝一個非常暢銷的商品,反而是一個不太吸引或者引人注目的封面。不想被人知道,就好似用雙手揜住一樣,而我覺得黑色可以代表這個感覺。

非常感謝封面設計師和編輯的意見和看法!我也不再多說廢話,那麼我們事不疑遲開始我們的正文吧。


湯嘉政
2022年6月於香港家中撰寫




不過在正式開始之前,我要預知警告。以下的內容所描述關於自己的記憶未必準確,但是某些重要的記憶我卻是非常肯定!甚至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就連我也未必分得清,有關於這點就請大家多多包涵。
人格之王 2025-04-16 23:59:46
背景

出生

我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屬兔。為甚麼說屬兔呢?因為每位香港人都知道,二零零零年到底發生了甚麼的事情。沒錯,那就是千禧年的事件,而剛好那一年屬龍。我就誕生在那一年的嬰兒潮當中,而與不幸的是我和千禧年只是相差幾日。為甚麼說不幸呢?我也不知道。

由於我和千禧年相差幾天,所以要記我的年份是相當容易。因為我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至二零零零年十二月我生日的那天都是零歲。即是在零年我大部份時間都是零歲,而在一年大多數時間都是一歲...如此類推。也就是只需要看我的年份就知道我的年歲,而那種事情也是我長大後才察覺得到。

我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和兩位哥哥相差了幾年。而兩位哥哥則是相差一年左右,並叫做偉x。唯獨我一個叫做嘉政,我並不知道這個名字到底有甚麼的意思和意義。唯一肯定的是我小時候其實並不是太過喜歡這個名字,筆劃多過其他人而讀起上來也不是特別的帥氣,反而讓人有一種相當滑稽以及好玩的感覺。

不過人總會長大,到了長大成人之後我反而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我的人生既不正經又相當滑稽,而這個名字則是符合了我的一生的經歷。很難會有和名字如此相襯的人生,本來我以為想下龍子結果生下了兔子已經是非常滑稽的故事。而我之後的人生卻和一堆龍比較和學習,真的滿辛苦的一件事情。明明是兔子,卻被龍那樣看待,像龍一樣那樣生活。一般的龍都算,卻是一條千禧的龍。一隻普通的兔子又怎麼可能成為一條千禧的龍呢?只能夠說我的出生就是一種錯誤。

我的誕生並不是一個悲劇。只不過在傳統觀念的世界下,一個悲劇的誕生。並沒有任何人可以抵受得到千禧龍的魔力,哪怕是一個科學至上的世界,也會因為千禧龍的威力而毀滅。上帝創造了一條龍,那就是千禧的龍。千禧龍的威力並不在於牠的實力,而是取決於牠的的出生。生而為千禧龍。千禧龍猶如魔鏡一樣,僅僅牠的存在就足以讓人感受得到無盡的喜悅。每個人都渴望一條千禧龍,而我也只不過錯過了千禧龍的一隻兔子。既無法帶給家人無盡的喜悅,也無法從這個殘酷的世界生活下去。

而我又為了甚麼而誕生在這個世界上?

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零年只是相差一年,卻猶如經歷了幾個世紀般。地球毀滅了幾次,又重新在二零零零年誕生。看!這是二零零零年誕生的救世主。我們曾經以為基督在二千年前死去,卻又在二千後的今日重新復活。在這個充滿奇蹟的世紀,甚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人們正在活在一個充滿幸福的年代!如果沒有一九九九,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而我並不是彌賽亞並沒有拯救世人的能力!我只不過舊世紀所出生的人類,既沒有任何神蹟,也沒有任何來自於上天的祝福和加護,更沒有來自東方的三位博士。我只不過是小小的人類,既沒有任何才能,也沒有任何半點的運氣,有的也只有不幸和詛咒纏糾我這個人生。誰能夠明白無法成為彌賽亞的人類的悲哀?
人格之王 2025-04-16 23:59:56
背景

出生

我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屬兔。為甚麼說屬兔呢?因為每位香港人都知道,二零零零年到底發生了甚麼的事情。沒錯,那就是千禧年的事件,而剛好那一年屬龍。我就誕生在那一年的嬰兒潮當中,而與不幸的是我和千禧年只是相差幾日。為甚麼說不幸呢?我也不知道。

由於我和千禧年相差幾天,所以要記我的年份是相當容易。因為我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至二零零零年十二月我生日的那天都是零歲。即是在零年我大部份時間都是零歲,而在一年大多數時間都是一歲...如此類推。也就是只需要看我的年份就知道我的年歲,而那種事情也是我長大後才察覺得到。

我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和兩位哥哥相差了幾年。而兩位哥哥則是相差一年左右,並叫做偉x。唯獨我一個叫做嘉政,我並不知道這個名字到底有甚麼的意思和意義。唯一肯定的是我小時候其實並不是太過喜歡這個名字,筆劃多過其他人而讀起上來也不是特別的帥氣,反而讓人有一種相當滑稽以及好玩的感覺。

不過人總會長大,到了長大成人之後我反而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我的人生既不正經又相當滑稽,而這個名字則是符合了我的一生的經歷。很難會有和名字如此相襯的人生,本來我以為想下龍子結果生下了兔子已經是非常滑稽的故事。而我之後的人生卻和一堆龍比較和學習,真的滿辛苦的一件事情。明明是兔子,卻被龍那樣看待,像龍一樣那樣生活。一般的龍都算,卻是一條千禧的龍。一隻普通的兔子又怎麼可能成為一條千禧的龍呢?只能夠說我的出生就是一種錯誤。

我的誕生並不是一個悲劇。只不過在傳統觀念的世界下,一個悲劇的誕生。並沒有任何人可以抵受得到千禧龍的魔力,哪怕是一個科學至上的世界,也會因為千禧龍的威力而毀滅。上帝創造了一條龍,那就是千禧的龍。千禧龍的威力並不在於牠的實力,而是取決於牠的的出生。生而為千禧龍。千禧龍猶如魔鏡一樣,僅僅牠的存在就足以讓人感受得到無盡的喜悅。每個人都渴望一條千禧龍,而我也只不過錯過了千禧龍的一隻兔子。既無法帶給家人無盡的喜悅,也無法從這個殘酷的世界生活下去。

而我又為了甚麼而誕生在這個世界上?

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零年只是相差一年,卻猶如經歷了幾個世紀般。地球毀滅了幾次,又重新在二零零零年誕生。看!這是二零零零年誕生的救世主。我們曾經以為基督在二千年前死去,卻又在二千後的今日重新復活。在這個充滿奇蹟的世紀,甚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人們正在活在一個充滿幸福的年代!如果沒有一九九九,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而我並不是彌賽亞並沒有拯救世人的能力!我只不過舊世紀所出生的人類,既沒有任何神蹟,也沒有任何來自於上天的祝福和加護,更沒有來自東方的三位博士。我只不過是小小的人類,既沒有任何才能,也沒有任何半點的運氣,有的也只有不幸和詛咒纏糾我這個人生。誰能夠明白無法成為彌賽亞的人類的悲哀?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2:30
讀寫障礙

若然說我出生唯一不幸就是我天生的讀寫障礙。其實我並不知道我是否擁有讀寫障礙,但是由我小時候開始,考試就需要加時。小學的時候固定加30分鐘,而中學考試的時候就加25%,而公開試就和中學的情況一樣。要說我有甚麼問題,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只是知道,我讀到大專做堂課的時候,寫作的速度比起其他學生慢,也只有我一個下課後也無法完成堂課。要說這種情況,我總共遇過幾次。每個人都問起,我也只能夠說我考試需要加時,要解釋一大堆。

有時候我真的想申請白卡,上面寫住讀寫障礙四個大字。一看給老師就明白,以免要解釋數個分鐘。很可惜的是,雖然特殊學習困難是可以申請白卡,但是讀寫障礙並不視為永久殘疾。你需要每兩年去找心理醫生檢查去證明你是有讀寫障礙,重新提供證明文件才獲考慮續領申請。

而擁有讀寫障礙的人,通常都只有在6歲之後接受第一次評估,證明了你有讀寫障礙之後就永遠都不需要再做評估就永久地申請加時等特殊教育需要。舉個例子,例如你需要額外加大考試卷到A3大小,你是不需要進行額外的評估和證明。你只需要和老師說一聲就可以,因為這些都屬於讀寫障礙的範疇。同樣地,也有普通試卷作答的權利。

但是說我是否真的有讀寫障礙,就連我也不知道。除了我寫字比較慢一些,字寫得比較誇張一些之外,我和其他人並沒有多少分別。和真正嚴重的人相比,我的情況也好太多。至少,在中小學並沒有多受讀寫障礙的困苦。可是我寫作和思考速度比起其他人慢,這點也是事實。我其實一直對於自己是否擁有讀寫障礙抱有質疑的態度。我並不喜歡我患有讀寫障礙這一件事情。

小時候大約每兩個星期六,我都要去治療中心上進行評估。那種的感覺對於我來說是很痛苦,沒有根治讀寫障礙的方法,卻不斷強迫地進行矯正治療。斜的字要強行變直,寫得丑要變得寫得靚,寫得慢就需要加速速度。要形容就和實驗室入面的白老鼠也是差不多,不斷地進行各種實驗,試圖將你變回一個正常的人。我並不喜歡那種感覺。至於有沒有好過?我個人覺得從未好過。一個患有讀寫障礙的人可能透過治療變得和正常人一樣根本就是一個妄想。我寫作和閱讀能力根本和治療之前一樣。

我並不喜歡前往治療中心的路上,每次去到治療中心都需要上至少兩個鐘的治療課程。而每一次父母都會帶我去到那到接受治療,如果是早上的話還會叫醒我。就算是下午我也不喜歡,我只想在家中好好打機。通常是星期六,偶然是學校假期。總之每兩個星期總有一天的假期要接受治療。我只想好好地放番一日假期,對於小學的我卻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

由我到達治療中心也只不過是搭一場小巴就去到,可是我由治療中心到回到家中就需要由太子道西走到太子道東的小巴站。對於大人來說或者只是走三十分鐘的路程,可是年幼的我就猶如走上兩個小時的道路。那條並不是無盡的直線,而是不斷直線所組成的曲線。左邊永遠都是相同的石屎森林,右邊永遠都是一道行車天橋和海洋。你以為自己走了很多,但其實根本沒走了多少路。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也幾乎走到絕望,就好像永無止境一樣,永遠也走不到終點。

我並不知道是誰設計出太子道西到太子道東的那條道路,但有時候我真的想找他好好暴打一頓。每次去治療中心的路程都是去程容易回程難。有時候回程的路上,我真的想坐上父母的背上,而不是拖住父母的手去走。可是我已經是小學生,就算走到多累都好,我都只能靠着自己的雙腳默默地走完那段道路。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2:44
家庭教育

要說我由小到大所接受的家庭的教育就是完全放縱式教育,父母很少去管我。你可以說他們忙,但也可以說他們不懂得教育我,所以索性甚麼都不教。可以這樣說,如果可以打多幾份工,他們寧願賺多幾份錢也不想照顧我。也因此,教我做功課這個責任和照顧我的工作偶然會落在哥哥身上。可是我在幼稚園的時間,哥哥也只不過讀小學,我記得還是幼稚園的時候也參加過哥哥的小學畢業禮。就算哥哥教我做功課,其實也和直接告訴我答案差不多水平。所以嚴格來說,我從來沒有接受過正式家庭的教育。

也因為哥哥正在讀中小學,所以我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交由父母負責。而另一方面其實哥哥也不想照顧我,例如哥哥也不接我放學就算他們提早放學,也從不帶我出去玩,雖然二哥經常說在他幼稚園的年紀就已經經常單獨出去玩。於是就造成一個假像,表面上看有很多人照顧我,但其實根本沒有人想照顧我。就好像一個波一樣拋來拋去,父母負責學校的事情,而哥哥就在家中照顧我。母親從學校接回我就將我交給哥哥照顧,哥哥也從不理會我在學校發生過的事情。在兩邊的河水之下,更加多的時候只有我自己一個人。

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我並沒有多少才能,我唯一的才藝就是自我。所有的世界觀要靠我自己一個領悟,就連道德和常識我父母也一點也不教我。所謂父母從不教我,是就連半點也沒有教過我。因為這個地球上有一件事物叫做學校,而學校就是教育別人的地方。沒有常識,小學有一科就叫常識。我從來都不知道常識是教甚麼。基本上所有常識都是靠自己去領悟,而不是學會。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就是不斷由無知中掙扎。就算你看上大約十歲的小孩,他基本上和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沒有任何才華,也沒有任何常識,有的就只有自我,以及自我對於世界的理解。由小到大都是這樣。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2:57
起跑線

我並不是龍,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類。同樣地,我的父母也從來沒有對我抱有任何的期待。人生最痛苦的是莫過於要靠自己的兩條腳走路。而很遺憾的是,我已經輸在起跑線。

唯一一提的是,我所指的是起跑線未必和你們所想的一樣。對於父母一般所想的起跑線,是指入讀名校,成績優異,文武雙全。而我的起跑線就和小孩所想的起跑線一樣,我的起跑線就是父母。更具體來說,大家都當過小孩,有我說的必要嗎?父親並不是某國的王子,母親也不是童話的公主,有必要生我出來嗎?從一開始的起跑線就已經輸光。最好的起跑線就是不用起跑就贏光所有人,起點即是終點。這是小孩子所想的起跑線。

而我的起跑線,則是沒有任何的起跑線。

我的父母並不懂得育兒,我母親唯一的育兒經驗就是我的兩位哥哥。據我的哥哥說,未搬到公屋之前,我的母親是全職去照顧他們。每日上學和放學都是由母親去負責,這一點就和我小時候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是從來沒有準時在放學時間放學。每次接我都幾乎是很晚的時候。

在母親教育我那時,往往有着哥哥的影子。我的英文就和哥哥一樣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母親就不斷和我報名學校的英語興趣班,由小一每逢星期六早上都要上一次的英語拼音班,到小二每星期四的課後的英語話劇班。我都極為討厭,不論是課外活動抑或英語本身。這也是我人生中唯一兩次的課外活動,並沒有任何落堂的自由,就猶如坐牢一樣報左就一定要上齊,那種感覺我是極其討厭。甚麼興趣班,根本是報名坐監。所以我個人可是非常抗拒課外活動這一回事。

和我兩位哥哥不同。母親很少會為哥哥報讀任何興趣班,並不是見到學校通告有就報。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母親會這樣對我,到底對我有甚麼深仇大恨,總之我每次上這些興趣班都是極其痛苦。中學的時候,我參觀過監獄,我甚至覺得在監獄中生活還比起上英語班更加輕鬆和自由,至少我並不會覺得痛苦。

可是儘管這樣,我英文成績完全沒有進步過。每次我拿起英語默書給母親簽名,母親都會很生氣拿起衣架去打我。而我每次都會逃跑,因為被打到會很痛。我並不知道如何形容那種痛楚,大概是小學一年級人生第一次跌倒擦傷了膝蓋之外的第二個痛楚。因為在小時候,只有受到這兩個痛楚。要形容和鞭打的感覺並不一樣,大概是將母親的大力傳到衣架再傳到我身上吧。

不過我人生入面也只有被打過幾下,其餘的也很完美地閃過。至少母親開始最為生氣的那刻,我是避過。因為每次拿給母親的那刻,我都作出心理準備去逃跑。反正我也不會為了不被打這種小事,而偽簽家長簽名加重我個人的工作量。自從升上小二之後,母親就再沒有打過我,我也不知道為甚麼。

或者是因為哥哥的勸告,又或者是因為我是三個小孩入面唯一一個患有讀寫障礙的人。抑或母親已經厭倦了當家長的心理,並不再執着外人看好像家長完全沒有做過野的目光。用衣架打人至少說明過母親都有嘗試過教過我吧。但是不論如何,唯一一點我非常肯定,母親就不再對於我的英文成績抱有任何期望。

這就是我的起跑線。我的起跑線沒有任何起跑線。沒有人告訴我,人生應該做甚麼。我也不知道我的起跑線在哪裏。我只不過是在漫無目的在名為人生的道路上行走。或者將有一天,我會尋找到屬於我的起跑線而奔跑吧。但唯一肯定的是,無論人生的道路又好抑或起跑線都好,都只能夠透過我兩條腳走路。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3:09
平凡

要說我的家庭教育入面,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我的二哥。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天才呢?做人最重要就是承認自己是平庸的人,安分守己學番一門手藝,不要妄想自己會發達,正正經經找番工作,然後平平淡淡渡過之後的一生。」當時我鼓起勇氣向二哥說想寫作時候,二哥對我說的說話。

這同時間也是我們接受家庭教肯當中的唯一價值觀。需要說明的是,其實我也是這樣想。而為甚麼要寫書,這是涉及我們的另一個的故事。但是到了最後,我還是期待我有寫完書本回歸平凡的一天。我為此而努力!

其實說在同樣的家庭式教育當中,我們三個兄弟的教育水平都是一樣。而唯一不同的是,我二哥是我們三個當中最為幸運的一個。縱觀二哥的一生,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為甚麼我的二哥會如此幸運。

他是我們當中英語水平最為高的一個,至少在我們三個求學時期入面是這樣。他至少有小五的英語水平,這是因為他小五遇到一個很好的英語老師,不斷強逼課後補課和默書。在此之後,入讀band2中學。然後讀兩次ive,二年的廚藝和三年的機電工程。最後入讀理工大學的學士和碩士。雖然也不是一次過,過程曾經由理工學士的夜校轉讀日校,因為太過辛苦。而後面的碩士課程,我也不知道辛不辛苦,反正最後他是完成了夜校的碩士課程。

你可能會問,如此平凡的人為甚麼被稱為最為幸運呢?我也不知道。或者對於我們家庭教育,他是最為幸運的一個。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幸運並不是入讀一個很好的學校,而是能否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師。而對於這點來說,我則是沒有這麼幸運。這點是事實,因為一個真正幸運的人生,就算不去渴求也會得到。會渴望會祈求,那麼到最後得到也並不是單純的幸運。

能夠如此順利平安地成為平凡的人,對於我來說是相當幸運。而對於這種家庭教育來說,大多數人都是不幸。沒有好的幸運,唯有靠自己雙腳走路。例如我大哥那樣,就連學習英文也要依靠自己大過自學。幸運的人從一開始就是平凡的人,不幸的人就需要努力去成為一個平凡的人。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3:21
忒修斯之船

至於成為一條龍嗎?這對於我們的家庭教育來說,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就連平庸地做一個平凡的人,平平淡淡過埋下半生也未必做到,又何談成為一條龍?對於我來說,龍就是神話中的諸葛亮一樣,世界又有多少個諸葛亮和水鏡先生呢。龍天生就是龍,就算出生在草廬當中,也是一條卧龍。很少人能夠有諸葛亮這樣的成就。

而這種成就或者是後天的教育,可是對於我這種人卻是天生。所謂天生也不是甚麼教育都沒有,而是就算沒有任何教育也遲早會成為一條龍,而這種事情是後天無法改變的事情。而這種對於我來說就是天賦。很老實說,其實很多偉大的人和一般的人所接受是一樣,所謂教育也就是這一回事。你以為教育是培養天才?其實教育所教授也只不過是一般知識。

如果真的有天賦的話,那麼不用接受教育也遲早成為天才,這也是我家庭教育的價值觀。就是因為沒有天賦,所以我們才要接受教育。而我們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想成為一個平庸的人,這對於我來說或者是一個很奢侈的願望。

這並不是因為我特別優秀,而是我特別不平凡。而我這種的不平凡是無法透過教育而變得正常。我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早就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的暴風雨而變得損壞,只有木材才能夠治療得好我的傷口。而最好的教育則是你學會如何躲過暴風雨,令到自己的一生可以一帆風順,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但是人類其實很難接受自己是平庸。每個人都在大海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才能則是證明自我最好的工具。並沒有一個人真的想無風無浪渡過這個人生。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鐵達尼號可以經歷到大風大雨,誰又預料得到僅僅一場意外就導致永遠沉沒。一個真正的天才無論遇到多少暴風雨都依然可以毫無損毀。而我們也不是鐵達尼號,只不過是忒修斯的木船,隨便一撞就毀了。

我們都很清楚我們只不過是忒修斯之船,而不是鐵達尼號。忒修斯之船本質就是一個木船,無論甚麼改造,也成為不到一首用蒸氣驅動的鋼鐵船。很多人以為自己是鐵達尼號,其實是忒修斯之船。又或者以為自己的忒修斯之船可以改造成鐵達尼號。

而我的二哥則是尋找鐵達尼號的故事。不斷報讀很多的大人興趣班學習很多才藝,希望能夠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鐵達尼號。我也不知道一個人長大之後尋找鐵達尼號是否一件好事。當然有人會抱怨自己的父母從來不教自己各種技能,他們總會覺得自己沒有任何才能是父母的錯。但是在我眼中,我的二哥並不比起這些人好,他們也只不過是一堆想逃避現實的人。沉迷自己是鐵達尼號的夢境之中。

著名藝術家梵高在27歲才開始學習畫畫。當時他正在礦洞工作,忽然有着想把四周畫下去的想法,於是他就拿起畫筆畫啊畫啊最終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藝術家。基本上你將中間所有努力過全部省略。是啊,梵高最初就連直線也畫不好,可是他依然捉緊畫筆永不放手。完全不畏懼,不斷碰撞選擇了藝術這條路。

而我是忒修斯之船,我的故事則是忒修斯之船的故事。透過不斷的碰撞,尋找自我的本質的故事。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3:34
別人的教育

我的哥哥也不是忽然間很想學鋼琴。而是他升上大學才發現很多大學生家境富裕並多才多藝,擁有極其高的文化修養。並和自己所認識的世界並不同,既不會看動漫也不會玩遊戲。為了令到自己稍為成為一個大學生,於是我的哥哥就稍為學習一下彈鋼琴。要說我哥哥並不是為了發掘自己而參加興趣班,而是為了成為別人而進行一種成為別人的教育。

為甚麼要讀碩士課程?我的二哥是這樣回答,當所有人都有碩士學歷的時候,他就要需要去讀碩士課程。在香港學習並不是為了興趣,也不是為了愛和責任,而是為了成為和別人一樣的人。全世界都是這樣。的確,重視學歷是全球的傾向。因為只有學歷才能夠證明自我的價值。

中學班主任曾經說過類似的說話,這個社會很重視學歷的存在。在同樣的條件下,一般都會升或者請更高學歷的人,就算上司不看學歷,更大的老闆還是只會看兩個人的學歷作出比較。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運作。只能夠老師太過天真,因為學歷是我們人生的終點。

我也不想多說甚麼。擁有一份好的學歷比起做一個偉大的人更加有成就。學歷愈高就證明自己愈有價值,這就是當代最為普遍的價值觀。這是為甚麼,因為人群效應?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都不是天才,所以才寧願相信學歷是等同於能力這種的說法。

而真正的天才,我也不知道是否重視學歷這一回事情。但是真正的天才,並不是靠過教育所能夠培養。天才是天生就是天才,由於我沒有天賦所以我也不知道所謂天賦是甚麼一回事情。我並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樣,但是我非常肯定小時候的我並不存在任何的天賦。

天賦是所有教育的公敵。放縱型教育講求放任小孩發展自己的天賦,而權威教育則是由家長發展小孩的天賦。它們都假設了一件事情,就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天賦。但其實天才並不是出於教育,天才是出於對自我天賦的認識。也就是說,天才意識到自己是天才這個事實。而家庭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發展天賦,而是尋找天賦。而尋找天賦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自我。天才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

天才可以當自己的老師,那麼老師又有甚麼意義?絕大多數的天才都可以自學成師,例如愛因斯坦和費曼這些被稱為天才的物理學家,在學校學到之前就已經學會所有事物。也有像是梵高這種的例子,人到中年才到藝術學院學習,儘管他討厭學院式的藝術風格。可是你未聽過連直線也畫不好的藝術家吧,有時候為了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就必須要進修自我。而我天生就欠缺天才應該擁有特質,對於知識的渴求以及夢想的追求。

無論是愛因斯坦和費曼都對於傳統的教育抱有很大的質疑。反正他們那種不用上學就懂得所有東西,然後上學再學習常識的人,那種人的看法我是一輩子也不會懂。是啊,回想起中學老師的教育根本很多知識也未必是真的,只是隨口胡言說到好像真的一樣。這些我們都有經歷過,最重要我們知道哪些是真的就已經足夠。

費曼他很多知識都是自學,所以他很清楚就算通過考試得到學歷,其實他也未必真的對於那些學科很認識和理解。僅僅是通過考試,而教育的目的也僅僅是得到一個學歷,可是你並不會為了應付考試而看《量子力學原理》。如果會那很明顯是你老師的問題,因為老師的作用就是幫助你應付考試。這就是費曼和愛因斯坦就算甚麼都懂得,還是要堅持上學的原因。

而愛因斯坦就不用說。由於他小時候是傳統的宗教家庭出身,所以至少就相信上帝的存在。可是當他十二歲那年,發現科學很多地方和宗教格格不入,於是他從此並不相信上帝,這種質疑權威的態度就永遠地存在着愛因斯坦心目中。於是他長大之後就摧毀科學界的上帝。我們和愛因斯坦不同,就是他經歷過思考才相信上帝不存在,而我們則是從一開始接受模仿愛因斯坦式的理性教學。

應該說我們的教學也是不斷地模仿別人。如果一個小孩可以獨立生活的話,那麼家長有甚麼作用?所以家長從來不教小孩獨立生活的技巧。誰又知道呢。像是我這種父母甚麼都不教的小孩,實在也很難評論甚麼。

到底家庭教育有甚麼的意義?為了培育出一個偉大的人,抑或訓練出一個可以獨立自主的人。不過這些都與我無關。那麼你不會生小孩嗎。有了再算,對於我來說最好的教育並不是討論不存在的教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能夠讓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並沒有一個可以教會所有人的完美教學,有的只有培養出傀儡的方法。服從比起獨立更加容易。

然而,以我的家庭教育來說,肯定會懶得教小孩吧。或者是,人類到最後才發覺完全按照自己的父母教法才是最為輕鬆的教育。認真教育小孩和思考這件事情實在太過麻煩。到最後,無論甚麼家庭教育都好還是擁有父母的影子。是啊,每一個教育本身都有着別人教育的影子。我們應該做的是擺脫教育本身,那就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3:49
天賦

人類天生有一種使命,就是尋找自己的天賦。這並不是我說,而是《聖經》這樣寫。而尋找天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天賦。很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天賦,只有興趣。唯有放手,放手是我們這種平凡的人做得最多的事情。我的人生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放手。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放手,但最後還只能夠放手。所謂天賦所指的是這一回事,只是差在人類承不承認自己有沒有天賦。其實我們內心早就知道自己是否擁有才能,只是不願意承認。

有時候人類必須承認自己沒有天賦。第一種是當把興趣視為工作的時候,第二種是全世界都認為你沒有天賦的時候,而最後一種就是連自己也要被逼承認自己是沒有天賦的時候。這是我人生遇到的三種情況。但是談論這些並不存在任何的意義。天賦是真的存在,而沒有天賦並不放棄的人也的確存在。可是說這些也不能夠令到一個沒有天賦的人放棄。

的確是這樣,人類可是非常害怕自己並不存在任何天賦。因為天賦才能夠證明自我的價值,自我因而存在着意義。但很遺憾地這些說話並不能夠使一個人擁有天賦。在這個人生中追求人生的意義真的有夠荒謬。沒有人生意義的人生才更加荒謬。甚麼啦。沒甚麼,只是回想起我人生追求天賦的時光。

說天賦這種的話題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天才天生就是天才。就算討論天賦也不會令到人變成天才。而天才討論天賦,世人也不能夠理解。所以天才經常出自傳也完全沒有任何半點的羞恥感,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寫下了他們的自傳,世人還是無法理解得到他們。剩下也只有我們成為天才的夢境。

有人會在夢境沉睡,也有人在夢境中清醒,也有人在夢境中繼續發夢。人生如夢,如果沒有夢境,人生又有甚麼意義?我們必須清醒,因為我們還需要面對現實。只有面對現實,人生才有真正的意義。或者夢後的清醒是痛苦的,但至少我們也發過夢,這樣就已經足夠。現實是永遠殘酷,而夢境是永遠美好,夢醒後就真的沒有甚麼剩下來嗎?夢醒後,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也會變得更加美好。並沒有比起夢境更好的休息,可是如果人類還要繼續沉迷夢境當中,那麼夢境還有甚麼的意義?只有發過夢的人才能夠明白夢境的意義,人必須要從夢境中清醒。

清醒後的世界也未必是只有殘酷,有時候正是因為我發過夢才覺得現實是美好的。因為人們終於能夠鼓起勇氣擺脫夢境面對現實,能夠充實地活着每一天。世上並沒有一件比起這件事情更加美好的事情。沉迷夢境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可是捨棄夢境承認現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人類還是無可避免地需要夢醒,只有自我最清楚自己身處在夢境抑或現實當中,也只有自己才能夠分辨出現實和夢境。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4:07
天賦和巴別塔

對於我來說,天賦就猶如夢境一樣,是我一生都無法得到的東西。天賦永遠不屬於我。我曾經非常渴望天賦,為此不惜觸犯神的禁忌,非常努力地興建巴別塔,希望我能夠終有一天達到天才的境界。可是到頭來不屬於我的東西還是不屬於我。原來我不是天才就是不是天才,凡人是永遠無法到達天上。

巴別塔的神話又有甚麼的意義?誰又能夠明白總是仰望着永遠到無法的天花板的人類的感受?上帝說甚麼人死後就可以到達天堂,原來有些人居住一出生就已經住在天上面望住我們如此低賤的凡人。而這些都是上帝一早安排好,而我們這些凡人卻稍為妄想一下到達上天就已經激怒上帝。世人都說寧錄都是一位暴君,那麼我毫無疑問是一個暴君。為了興建巴別塔,妄想成為天才而犧牲了我很多事物。但就算犧牲一切,人類還是無法興建巴別塔。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4:18
天賦和天才

然後總會有人不肯面對現實說着,天賦並不存在。他們未接觸過天賦,也從來沒有遇過真正的天才。他們以為愛因斯坦就猶如神話中的神一樣。天賦是真的存在,只有天才才覺得天賦並不存在。可是更具體來說天賦是甚麼?我也不知道。就算討論天賦,人也不會成為天才,真的有討論天賦的必要嗎?我也不是否認天賦的重要性,可是從來重來沒有一個天才會重視天賦。有時候有很多事情都比起天賦更加重要。

天賦通常形容神童,但是我人生入面看見最沒有天賦也就是神童。神童接受教育也未必會變成天才,當然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人,但是你會期待一個十歲的小孩能夠有多少的天賦?有時候太過執着天賦,也只會迷失自我。所謂天賦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擁有,至少我被公認為凡人之中的凡人。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並沒有任何人比起我更加沒有天賦。但具體來說,天賦是甚麼,至少這並不是這本書所討論的問題。

我所說也僅僅是天才是真的存在。而是一般所定義的天才,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夠學光所有的東西。所以一般所認為神童就是天才,他們的學習效率遠比一般人高。因為他們天生與眾不同。也因為他們的存在,顯得我們努力就像白痴一樣。我們一生所學習到的知識,也可能只不過是他們一年所學習的東西。

柏拉圖所描寫的世界也是這樣。將教育重點放在天才身上,好像我們這些凡人花費十年的學習不如神童一年的學習。將教育資源花在凡人身上簡直是一種浪費。反過來說,我們花費十個小時在學習方面也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倒不如將時間全部發展在天賦和其他事情身上會更好。如果學習僅僅是為了考試的話,或者我會認同你的看法,可惜並不是。人類為甚麼要學習?這點你應該很清楚才對。哼,也只是這樣。

可是如果真的是白痴又為何要努力?白痴真正的努力是如何令到自己成為天才。教育最多只能夠令到一個白痴變回一個人,但是永遠無法變成天才。有甚麼方法可以令到一個人變成天才?誰知道。

而天才另一個定義則是具有獨特的理解和創造能力,未必真的與學習效率有關。這也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天才。但其實這類的天才未必很擁有天賦,卻被稱為天才。一般的人類是可以透過學習去認知世界,這也是經驗主義者的主張。可是天才卻不斷創造世界,改變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這並不是單靠經驗就能夠得到的事情,而是不斷思考的結果。而天才所指的就是這樣的人。無可否認,神童是很有天賦,但他未必有天才那種特質。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4:29
天賦和人格之王

可是這種特質能夠透過學習獲得?誰知道。這種梗我已經厭倦。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我又不是天才。人格之王可是被稱為天才中的天才。這種事情你竟然知道,不過不斷思考並不是我而是哲學家。總覺得你們只會劇透之後的劇情。更何況人格之王被稱為天才的原因也不是僅僅是他善於思考的原因。算了,這種事情也已經沒有所謂,就算看完我的自傳也只會不斷被誤解我天賦的來源。

用人格之王作為一個例子,只會被誤解天賦的本質。因為人格之王並不存在任何的天賦。一般人的認知學習一件事情需要最為基本的天賦。可是對於人格之王並沒有天賦可言。正如神偷所言,天賦甚麼偷就好。嚴格來說,人格之王是不斷創造天賦。無論偷又好,創造又好,人格之王都是一個例外的例子。如果天賦可以創造的話,那麼天賦到底是甚麼?像是這樣的問題就不用思考,就像尼采的超人是完全虛構,甚至稱不上傳說。可是理想的人格之王也有夠毀人的世界觀,足夠出多一本書另外說明。感覺上好像變成尼采的超人那種哲學的意味。你想多啦,那是絕不可能發生。創造天賦這種荒謬的事情,哪會真的有人相信呢。所謂天賦就是與生俱來。

感覺上你好像不斷拖緊我落水。誰知道啊。真的很想打你一餐。你又不是這樣敷衍我嗎。誰知道並不是這樣用。這樣是不行,議會是反對暴力。不能夠打架。總之...像是天賦這種極為抽象的事物,我也懶得說明。本來像是這種無法用肉眼可見的東西,解說是很麻煩。

像是天賦並不僅僅是學習能力,還有另類天賦的存在。以及天賦的本質到底是甚麼,這些我都不會說,每次討論這些話題那時,人格之王都好像白痴一樣自言自語,真的有夠好笑。你在說甚麼?沒甚麼...趕快進入下一個話題,花了十日時間編輯十頁也不夠,我心也夠煩,你們還是在哪裏胡鬧。對不起。還是繼續人格議會下一個議題,天賦的存在性。

都已經寫完。還是要編輯,我已經按照人格之王的要求,盡量不減少原文的內容,不斷理解當中的意思並再添加新的內容。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想直接將十萬字縮減一萬字出版就算。到底原稿有多爛。好啦,這些我都留番到後記再慢慢聽你抱怨。總之,議會繼續努力。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4:47
天賦的存在性

最能夠形容天賦那就是音樂。我記得升上中學音樂老師說過類似的說話,聽歌會點頭或者有一些小動作代表節奏強,是一個好的習慣擁有音樂天賦。是嗎。很遺憾,我都已經是初中生,才不會做出這種幼稚的行為。我早就已經戒了。甚至已經忘記了小六聽流行歌會點頭的感覺是如何。

反正天賦這種東西並不存在,對於一個六歲的小孩來說,說他很有天賦,幾乎是和沒有是沒有分別。那個年歲的小孩根本不懂得運用自己的天賦。這種我並不知道,因為我自小接受凡人的教育,所以也不知道神童能否活用自己的天賦。不過就算我有天賦也不可能成為天才,到頭來根本就是沒有分別。

或者神童也是這樣,根本從來沒有天賦可言,只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是這樣。接受和我們這些凡人不一樣的教育,或者從一開始就已經與眾不同,其實根本就沒有甚麼運用天賦。運用天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天賦是屬於更加自我的東西,認識自我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這並不是教育就能夠學會的東西,天才就是這樣。

可是神童並不是這樣吧。神童還是需要接受教育,就算天才也不是例外。無論是誰學校都是學會最基本的知識的地方,幾乎所有天才都和普通人一樣去過學校讀書。教育未必和天賦息息相關,可是學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賦啟蒙的必經階段。一般來說,我個人很少聽過專門為天才和神童而設的學校。

但是這個世界卻存在着神童的教育。最常見就是音樂界,由小開始培養到大。莫札特太過成功,反而成為了後世傳統音樂世家和音樂家的教育模式。幾乎很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是自小開始學習音樂,這和藝術家有很大的差別。並不存在激發天賦的老師,只有天賦的顯示。到最後還是要靠實力證明,才能夠知道有沒有天賦。所有人都是這樣,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而這點是神童並不明白的東西。

神童並不明白自己和一般人有甚麼的分別,也不明白自己有甚麼獨特之處。而天才並不同,他們知道自己的天賦,當他們察覺自己是天才的時候,就已經不需要再接受教育。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5:07
貝多芬

要說天賦的存在最好的證明那就是貝多芬。並沒有人比起他更加具有音樂天賦,是一個真正的天才,而不是神童。

貝多芬的父親想打造第二個莫札特,獲得一個神童的收益。所以貝多芬由很小的時候開始被強迫練琴,只要稍為彈錯就會被毒打一身。在七歲就已經要去參加公開演出,在五年級之後,睡着半夜就會被父親拖著去彈琴給別人聽,去證明給別人看他是一個神童。

貝多芬也很早時候就獨立。在他十六歲母親死後,作為家族唯一長子的他還要負起家庭的責任。告上父親法庭並在十八歲取回兩位幼弟的撫養權,每月可以拿取父親一半收入作為撫養金。當時十八歲的貝多芬就已經要照顧一個家庭,中斷了由十歲開始正式學習音樂的生涯,直至二十一歲才能夠到維也納學習音樂。

也因此有五年沒有任何作曲或者公開表演的記錄。據說他當時從事與音樂的工作,例如教書或者加入樂隊拉提琴去賺取一些家庭收入。作為一個音樂家真的可以荒廢了五年嗎?貝多芬他是一個天才,更何況他也不是去玩而是賺錢養家。可是人生最為青春的五年都浪費在家庭身上,真的值得嗎?而事實上貝多芬在經歷他不為所知的五年,人生的資歷的確也豐富了不少。不過這些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都是非必要的獨立。

只能夠說命運不斷捉弄他。他是天生的音樂家,並沒有一個比起他更具有音樂天賦的人。被命運選中的天生音樂家,真正的音樂天才。所有的音樂天賦和貝多芬的音樂天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任何努力也永遠都無法到達貝多芬那種天賦的境界。

他所創造的「合唱」,也就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即是為人所知的「歡樂頌」。只是在第一次在維也納公演就已經取得重大的成功,掌聲如雷,歡聲不斷。觀眾站立有五次起立鼓掌為他喝彩,空中飛舞著手帕、帽子,並舉起雙手讓聽不到掌聲的貝多芬能看到掌聲。甚至連警察都要來維持秩序。而貝多芬也是感動萬分。

但是貝多芬的一生並不是「快樂頌」表面這麼快樂。

剛出道沒多久,二十四歲舉辦第一場音樂會到二十五歲事業才剛剛開始,聽力就開始有喪失的跡象。兩年後察覺自己真的耳聾曾想過自殺,四年後就寫下了《海利根斯塔特遺書》。失去聽力對於音樂家而言就連作為音樂家最基本的天賦也失去,這對於當時的貝多芬這是何等的絕望。

正如他的遺書所說,在這六年間他無望地受盡折磨,當中又經歷何等絕望和痛苦。到了最後還不得作出心理準備去寫定遺書交待自己的身後事情。因為貝多芬將會惡化到甚麼程度,就連自己也不知道。但他並不會自殺,因為音樂拯救了他。像他如此有天賦的人,還未真正耗盡自己的天賦之前是不會尋死。他還有很多偉大的想法還未公開,甚麼可能會尋死呢。

就算有再多的想法都沒有用,他已經失聰,聽不到任何音樂。作為音樂家的他也已經死了,面對現實啦。是啊,並沒有人認為一個失去聽力的音樂家是一個音樂家。在貝多芬寫下遺書那刻開始,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家就已經死了,因為他接受了自己失去聽力的事實。可是一個音樂天才卻誕生,不再依靠雙耳創造音樂。

在他完全失聰下創造了最後幾部作品依然很貝多芬。貝多芬親自指揮「第九交響曲」,但其實根本不知道在指揮甚麼,只是好似瘋子一樣揮動指揮棒,直至有人拉住他轉頭,他才知道已經結束。

或者「永恆愛人」是貝多芬的一個遺憾,可是對於貝多芬最大遺憾應該是所創造如此多的音樂作品,第一至第九交響曲,沒有一首他是聽力正常下能夠親耳聽取。或者這點的確是他的遺憾,但是對於貝多芬來說最大遺憾應該是失去聽力這個事實。

世界上並沒有一個比起貝多芬更具音樂天賦的人。有着許多莫札特再世和繼承人,但從來沒有廿八歲哲學家的再世。貝多芬只有一位,一個真正具有音樂天賦的音樂天才。

他並不需要透過雙耳去聽取音樂,而音樂則是長存在貝多芬內心。透過內心聽取音樂,透過內心去創造音樂。別人都以為貝多芬像是瘋子一樣揮動指揮棒,但其實他指揮着他內心中的「快樂頌」。所有樂器的聲音都存在着貝多芬的心目中,只要貝多芬想的話甚至可以二十四小時練習鋼琴。雙耳已經聽不到任何聲音,可是他還聽得見到音樂。

然而,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對於絕大多數的音樂家來說是不必要。基本你只要聽得到聲音就已經比貝多芬更加有天賦。內心的鋼琴也不會比起現實按一下鋼鍵聽到的鋼琴聲更加高尚。連同發夢二十四小時練習鋼琴也未必在現實中練習八個小時鋼琴好。恐怕就連貝多芬也不想渴望這種的音樂天賦吧。

貝多芬的確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音樂家,可是他所付出的努力也不比起他天生的天賦少。為了需要去記住每一個樂器的發音,用盡了他一切的方法。助聽器又好,或者振動器也好,甚至骨傳導方式。聽得到才能夠記得住,只有天才才能夠做到。也只有音樂天才才能夠這樣做,正如貝多芬所說將一切奉獻給音樂藝術和美德。

不過現實也未必如此關照貝多芬。在他作好第三交響曲「波拿巴交響曲」獻給拿破崙時,拿破崙卻稱帝。當時他聽到消息時,憤怒地大叫「拿破崙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並怒氣沖沖找出樂譜的標題頁撕開一半再扔在地上。

貝多芬原話是:「他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居然為了自己的野心而踐踏人權;他把自己抬升到眾人之上,成了獨夫寡頭!」

不過也差不多,「凡夫俗子」這個中肯評價某個程度完美地總結了拿破崙的一生。只不過對於貝多芬而言,命運再一次戲弄貝多芬,寫好第三交響曲卻沒有一個可以獻贈的人。撕完又貼,名字猶豫不決,直至兩年後才正式將標題改名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英雄人物」。

貝多芬就是這樣的人,就算音樂也不能陶冶到貝多芬的性情。哪怕是貝多芬的聽力健全的情況下,貝多芬依然是貝多芬。「他的才華令我驚訝;不幸的是,他是一個完全野蠻的人...」正如歌德所說。

「貝多芬的才華令我驚訝。然而,不幸的是,他是一個完全不馴服的人,如果他覺得這個世界是可憎的,他並沒有完全錯誤,但他的態度肯定不會讓他自己或他人變得更愉快。另一方面,他非常值得原諒,也非常值得同情,因為他的聽力正在離開他,這也許對他天性中的音樂部分的傷害小於他的社交。由於這種缺乏,他天生簡潔,變得更加簡潔。」歌德如此評論貝多芬。

的確,貝多芬是充滿才華的人。古典音樂已經不能夠滿足貝多芬對於音樂的追求,又或者覺得古典音樂是應該要改變,於是在「第九交響曲」加入合唱的元素。但是這已經是他天賦的極限,失去聽力最為基本的天賦,他已經無法知道到底第九交響曲是好抑或差,以及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他已經無法創造到比起第九交響曲更加好的音樂。完全失去聽力的他,記憶也遲早會隨着時間而消退。貝多芬無疑是天才,否則也不可能失去聽力也可以繼續作曲。可是這已經是他天賦的極限,再有天賦的人也終有一天會到盡頭。並沒有一個比起貝多芬更加好形容天賦的例子,貝多芬的一生就是天才的一生。

很少人能夠明白貝多芬的天賦,並不認為是一個天才。也不明白他對於音樂的追求和熱情,對於貝多芬如此悲劇的人而言音樂就是他的救贖,而貝多芬唯一的美德就是音樂。他一生都追求最為完美的音樂,儘管他已經聽不見任何的聲音。直至死亡之前依然不斷創作音樂,因為音樂是貝多芬存在着的意義。就算貝多芬幾咁渴財,也從不為了賺取利潤而降低自己作品的質素。因為音樂就是貝多芬的一切。

其實貝多芬在維也納「第九交響曲」的公演除了第一次是成功之外,其餘的演出都是冷淡收場。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5:19
天賦和我

像我這種平庸的天才,並不知道音樂老師所說的音樂天賦到底是甚麼東西。也不知道貝多芬到底是否像其他音樂神童一樣從小就擁有獨特的音樂天賦,抑或他的父親單純想打造另一個莫札特出來。我唯一的天賦就是22歲所經歷的一切,而人格之王則是自我的故事。

我並沒有甚麼相對精彩的故事,只有相對平凡的故事。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5:31
放縱

正如我所說,我出生在放縱家庭。要形容放縱家庭有甚麼的問題,除了教育這個問題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個問題。
碼糕黃 2025-04-17 00:05:37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5:44
常識

首先我非常欠缺常識。但這並不僅僅是我出生在放縱家庭的問題,而是我父母本來就是欠缺常識的人。他們本來知識水平以及衛生意識都比較低,再加上他們懶得管我,所以我幾乎也沒有常識。

或者記憶模糊,我記得在幼稚園的時候,父母只是幫我洗過好幾次澡。我記得是用水勺淋上我身上去洗澡。我並不喜歡那種感覺。而小一的時候,還因為沒有穿過內褲,幾日被班主任任命男班長檢查我有沒有穿着內褲,當時全班只有我一個有這種特遇。我記得班主任是女性,也記得姓甚麼。基本上除了幼稚園忘得光光淨淨以外,對於班主任也幾乎記得一清二楚。

這就是學生的可悲,每日都要站起來說老師早晨和老師再見,想忘記都難。但是升上高中之後,也很少這種習俗,再加上當時班主任也沒有教過我任何一科,所以記憶也很薄弱就是。記憶還是很清楚,只不過名字並沒有刻意記得,再者當時發生的事情也實在太多,這導致只教導我一年的班主任存在感更加薄弱。算了,反正我的自傳入面也很少會提到名字,所以對於我的書本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本來我也不是刻意記住別人名字的人,也不會用全名去稱呼別人,而對方也不是甚麼的名人,並沒有用全名的必要。

小時候我並沒有常識,例如小學的時候會一邊坐在便桶一邊看着電視。也不是說單純欠缺常識,只是想看電視和上廁所兩者之間所產生一個自然的舉動。要說我最沒有常識那次是分不清親戚關係,因為每次到表弟家玩都很幾乎見不到對方的媽媽,反而有一個傭人阿姨照顧他。所以有一天睡覺,我將這個疑問問給我媽媽,結果就很理所當然被罵。

或者我內心早就知道答案,或者我曾經看到了對方的母親只不過忘記了。不論如何我內心總是鬆了一口氣,因為疑問得到了解答。其實母親她也沒有說甚麼,也沒有刻意搞清親戚關係,只是隨便罵了我幾句,好像叫我永遠不要再提這些意思。或者母親還覺得我年少,也不可能分清親戚關係所以也懶得多說。

的確,到了小學上中文堂才正式學習親戚到底是甚麼寫,大概直至升上中學才能夠清楚明白到親戚關係之間的概念。當然也不是家長或者老師有很正式教導我,老師會覺得這些應該是家長教,而家長也懶得教我。到最後我是突然有一天明白到世界是甚麼運作,我才知曉這一切,到底老師教我寫親戚字眼到底是甚麼意思。不過由她罵我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我是錯的,內心並打算永遠再提這件事情。

由於這是我的自傳,所以又再提這一回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關於我小時候有多麼欠缺常識,我也懶得再多說。幾乎所有關於港孩的描述都有我的份,某個程度甚至比起港孩更加欠缺常識。不過這些對於放縱家庭也就是日常。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5:55
港孩

其實欠缺常識的問題不大,因為遲早都會學會。當然總會有人覺得很大問題,正如我初小看電視的時候就會有一大堆專家去討論這個問題。那個時候我還少並不懂得這麼多,單純覺得大人白痴加低能。我會覺得學綁鞋帶有幾難?有必要說的這麼嚴重嗎。我都是直至小五才學會綁鞋帶的鞋子,才花了一個小時學會。嚴格來說,我原本打算升上中學才學習綁鞋帶。反正這些事情對於我來說都是一些非常無謂的小事。

不過當我長大成人之後,重新去看多一次關於港孩的問題,才發覺港孩所討論其實也不是小孩子久缺常識這一回事。而是家長教育,對於小孩的成長有甚麼的影響,也就是「三低」小孩的現象。簡單來說,很多網民會恥笑神童魏永康高分低能就連照顧自己也不會。或者對於我這種人來說,這並不是甚麼問題。可是在之後呢?

他的價值觀早就已經被人扭曲晒,就算他學懂照顧自己,又如何作為一個人類生活下去。他所接受的教育並不是作為一個人類教育,而是培養出一個機械人的教育,只需要讀書就好其他事情就不需要理會。換言之他只不過是一個讀書機器而不是人類,而這種價值觀永遠存在他心目中入面。毫不誇張說,他下半生已經擺脫不到機械化地閱讀機械性質的書籍,以及很難作為一個正常人生活下去。

並沒有人將一個機械人視為一個天才因為他就連作為一個人類最為基本的自我也沒有,也沒有人將洛克人視為機械人因為他擁有自我最基本的意識和思考能力。要將一個機械人或者擁有缺陷不正常的人變成一個人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6:16
出書目的

反正這些都與我無關。我並不是神童,某個程度也不是傳統所指的港孩。我只不過是出身在極度放縱家庭的一般小孩子。我並沒有任何才能,我唯一天賦就是自我,永遠都是這樣。同時間自我永遠都是我最大的問題,我的人生永遠都擺脫不到自我。

我所希望在出完所有書本之後,能夠徹底地解決自我的問題。但到最後或者我依然解決不到自我的問題,不論如何還是出完書才算。結果最為關鍵的任務就是出晒書。算了,本來人格之王和人格議會所給予自己的時間也是非常充裕。

原本我計劃用多半年就寫好所有原稿,也有心理準備承受家庭一切的壓力。可是這一年無所事事到最後被家人在精神強迫下,還是先決定先出書,剩下至少一篇原稿最後才理會。事實上也甚麼都沒有和家人說甚麼,畢竟我有沒有成果都很難開口。除了自我滿足之外就沒有甚麼作用。

我也不是打算一輩子出書,漫長的旅途終會有完結的一天。某個程度,回歸平凡也是我夢想之一,最壞的結局就是成為全職作家。不過我其實很清楚,就算我到最後真的得到救贖,我所失去的時間也無法回來。算了,這些都之後再說。

而我也很清楚我已經成為人格之王,真的當作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像是一般人那樣生活嗎。我的朋友,等到一切都完結,我們為此而努力吧。不要好像整個巨大的嬰兒那樣,並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並不會真的花費一百年去治療童年,就算不惜一切我也會找尋屬於我自我的救贖。

可是我所給予我的時間也實在太多,原本計劃三年。最遲也是二十五歲之前,也就是我所給我自己最多有五年。如果可以得到救贖的話,這些時間的付出也是必須。我並沒有打算花上百年時間去治療我的童年,可是就算再花上五年我也未必能夠治療好我的童年。但是我卻必須要這樣做,因為這才有可能得到絕望的黑暗中的希望的光明。

這並不是永無止境,所有事情都是有一個限期。我給予自己五年時間,的確是非常漫長。但這並不僅僅是治療童年的時間,還有彌補童年缺乏常識的時間。作為一個香港人學好英文是基礎中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有一般人的社交能力,這些都是作為一個平凡人都需要裝備的東西。

不過我出書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這樣。嚴格來說,我出書也有不同的目的。可能單純是我的使命感的問題,例如人格論也只有我可以出。而有些書單純是我閱讀某些資料的讀書報告,單純留個紀錄再加上個人感受或者對於我個人意義出版。更多的是原稿所整理的資料,我也盡量挑選有意義的去出一本書。始終原稿內容大部份都是我不成熟的錯誤和毫無意義的內容並不合適出版。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6:30
功課

有關於小時候我多麼欠缺常識的事情,我也不提。或者英語和功課對於小時候我問題很大,不過其實我的哥哥英語和我接近差不多差也可以順利升班,那代表其實以我的英語水平對於我的升中的影響並不大。

可以提的是,我的功課是由二哥負責。但他也只不過是初中生,所以不期待他能夠教會我甚麼。叫他教我其實是叫他給答案給我抄的原理是一樣,我也很少從來都不交功課。到了高小,簡單的填充題可以亂做,而困難的功課例如英文作文還是請教二哥怎麼做。而升上初小,大家的英語水平一樣差,也很少會有很困難的功課。

到了高中,則是直接不做功課。功課水平並不是我這種英語水平能夠應付得來,做了也僅僅是浪費我的時間。我至少有這種自知之明,坐在功課桌面前嘗試幾十個分數,最後就連幾個答案也填不到,索性留空就算數。當然這樣做也有後果,不過這些都是留後再說。
人格之王 2025-04-17 00:06:41
總結

學識或者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父母由小到大都沒有照顧我,這對於我來說不多不少有些孤獨。唯一幸運的是我有兩個哥哥,在絕大多數時候照顧我,讓我還是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