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報牛的人
2025-04-12 22:51:56
**關於彭博最新報導(特朗普豁免手機、電腦、晶片關稅)的分析**
彭博(Bloomberg)的文章明確證實了我們之前從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公告中看到的情況:關鍵的消費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手提電腦、處理器、記憶體晶片)以及半導體製造設備,確實已經**獲得了豁免**,無需繳納最新宣布的「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和基線關稅(baseline tariffs),**包括原本適用於中國的極高125%稅率**。
**關鍵要點及解讀:**
1. 確認豁免 (Confirmation of Exemptions): 報導直接證實了主要科技產品類別獲得豁免。
2. 緩解對消費者的衝擊 (Consumer Impact Cushion): 明確指出此舉將緩解消費者因這些熱門產品價格飆升而受到的直接衝擊。這印證了之前的分析,即若全面徵收關稅,短期內經濟代價將是災難性的。
3. 科技巨頭受惠 (Benefit to Tech Giants): 點名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台積電(TSMC)等是主要受益者,承認了它們全球供應鏈的現實以及在美國的投資計劃(如台積電)。
4. 豁免理由(美國本土不生產)(Rationale - Not Made in USA): 提供了務實的理由:這些商品目前普遍不在美國生產,建立本土產能需要多年時間。這支持了之前的判斷,即立即全面徵稅不切實際。
5. 豁免可能只是暫時/未來有關稅? (Potential Fleeting Reprieve / Future Sectoral Tariffs):** 這是**這篇文章新增的關鍵洞見**。它分析豁免的*機制*(避免行業特定關稅與國家關稅疊加徵收)暗示著,這些產品未來可能很快會面臨*另一種不同的、**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雖然對中國來說幾乎肯定會低於125%,但仍可能相當可觀,例如其他行業被提及的25%)。報導特別將此與特朗普之前承諾要針對半導體徵收特定關稅聯繫起來。
啟示/影響 (Alignment/Implication):這強烈暗示目前的豁免可能只是臨時的權宜之計 (temporary placeholder),而非永久通行證。這意味著政府*仍然*打算針對這些行業,只是可能通過獨立的、專門的稅率來實現,而不是透過這次的「互惠」/基線系統。這為我們先前的結論增添了重要的複雜性——來自4月2日/9日關稅的*即時*威脅消失了,但未來面臨重大行業關稅的*潛在*威脅仍然非常真實。
6. 再次印證政策的臨時性/隨意性 (Reinforces Ad-Hoc Policy): 這些產品現在獲得豁免,但未來可能面臨不同關稅的這種可能性,進一步突顯了政府貿易政策的不可預測和多變性。
**結論:**
這篇彭博報導證實了關鍵科技產品在2025年4月這輪關稅行動中獲得了顯著豁免,解釋了這是出於現實考量(美國缺乏產能、避免即時的消費者價格震撼)。
然而,它增加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層次**:**這種豁免很可能是暫時的**。豁免的實施方式暗示,這些行業(智能手機、電腦、半導體)很可能仍是未來針對性行業關稅的目標,稅率可能是像其他行業那樣的25%。
因此,儘管蘋果、Nvidia、三星、台積電等公司**避開了這次新關稅對其核心產品的直接、潛在災難性衝擊**,但它們很可能**仍然是未來政府行動的目標**。不確定性並未消失,只是改變了形式。這與本屆政府政策持續存在不可預測性的總體主題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