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新聞報道】港府擴大輸入外勞一年半,外勞由每年平均約3,100人暴增至超過7.1萬人,是以往年均水平的23倍。自由亞洲電台(RFA)報道,勞工處有負責審批外勞申請的員工需跑數,已「壓力爆煲」蘊釀辭職潮。勞工處回覆《Yahoo新聞》時表示,過去一年,補充勞工科有16人因不同原因離職,主要是獲聘於其他職位,但「不存在所謂的『辭職潮』」。
員工跑數被迫OT 不敢請病假
自由亞洲電台(RFA)早前報道引述一名勞工處內部員工表示,負責審批計劃的「補充勞工科(申請事務組)」員工已陷入「工作爆煲」,組內30多員工正蘊釀辭職潮,近月更有3人不堪壓力辭職。報道引述員工稱,今年3月收到1,200宗外勞申請,即平均每人每月處理至少40宗新個案,比以往多一倍,還未計及積壓個案和續約個案,而且審批時間由以往約5個月,縮減至3個月,以達上級的「KPI要求」。
根據報道,所謂「KPI要求」即在處方接獲新申請後6周內 ,負責審批的員工須呈交個案至勞工事務主任作初步甄別,以展開4星期本地招聘程序,令審批員工不但要加班工作,甚至不敢請病假。
報道又引述該員工稱,去年10月至上月已三度發電郵向多位高級勞工事務主任、助理處長(發展)羅瑞芳等高層投訴,但對方僅回覆知悉相關情況,質疑管理層並無正視問題。該員工亦承認,由於時間所限,並不會查核每宗申請個案,所以很多申請「充滿水份」,亦未必符合「每聘請2名全職本地工可輸入1名外勞」的要求。
勞工處:16員工離職 編制已增人手
《Yahoo新聞》向勞工處查詢有否員工因審批個案急增,為追KPI縮減審批時間,壓力爆煲而辭職。處方表示,過去一年,補充勞工科有一名公務員及15名受聘於有時限合約的僱員因不同原因離職,但主要為獲聘於其他職位,不存在所謂「辭職潮」;處方又指十分重視員工意見,管理層不時與員工會面及討論工作情況,積極了解同事意見和關注。處方會持續檢視工作流程和員工的工作,並作合適安排以執行優化計劃。
勞工處又表示,2024至25年度及2025至26年度,補充勞工科分別增設12個和16個公務員職位,現時該科的公務員人手編制為72個職位。除公務員外,並聘用70多名合約僱員,協助推行優化計劃。勞工處並通過內部調配人手及精簡工作流程等措施,確保有效執行優化計劃。
https://hk.news.yahoo.com/%E5%A4%96%E5%8B%9E%E8%BC%B8%E5%85%A5%E6%9A%B4%E5%A2%9E-%E5%8B%9E%E5%B7%A5%E8%99%95%E5%93%A1%E5%B7%A5%E8%A2%AB%E6%8C%87%E5%A3%93%E5%8A%9B%E7%88%86%E7%85%B2%E8%B7%B3%E8%88%B9-%E8%99%95%E6%96%B9%EF%BC%9A%E5%8B%9E%E5%B7%A5%E7%A7%91%E4%B8%80%E5%B9%B416%E4%BA%BA%E9%9B%A2%E8%81%B7-%E4%B8%8D%E5%AD%98%E5%9C%A8%E8%BE%AD%E8%81%B7%E6%BD%AE%EF%B8%B1yahoo-10152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