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cap 埋俾你啦喎
說起強制性的“Diaspora”,西元前700年亞述(Assyria)的移居為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其次,在西元前600年前後,也發生了巴比倫的強制移居事件,這些人在歷史上被稱為“巴比倫之囚”。如果再追溯到更早以前,摩西(Moses)曾率領在埃及被當成奴隸的猶太人返回祖國。自此以後就沒再發生過強制性的“離散”事件,而哈德良決心採取這個方法。只不過,這次和亞述、巴比倫以確保優秀密集的勞動力為目的而發動的離散並不相同。
哈德良所進行的“離散”,並沒有指定“離散”的目的地,他只是禁止猶太人繼續住在耶路撒冷而已,之後隨個人喜好,要去哪兒,要投靠誰都可以。此外,並非所有的猶太人都是離散的對象,他只放逐猶太教徒,禁止他們居住在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經常成為反抗羅馬的火種。
哈德良的禁令並不適用於居住在耶路撒冷以外的猶太地區(也就是改名後的巴勒斯坦)的猶太教徒。此外,居住在帝國首都羅馬等海外各都市的猶太教徒也排除在對象之外。哈德良奉行奧古斯都之後的皇帝一貫的對策,亦即只要不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就不會受到懲罰。但是,居住在耶路撒冷以外地區的猶太教徒,如果反抗羅馬,將立即受到“離散”的處置,這點是他們已經銘記在心的事。因為在哈德良治世的初期,對於發動叛亂、屠殺原住民的賽普勒斯島(Cyprus)的猶太人,曾下令禁止他們繼續居住在賽普勒斯島。
如上所述,猶太人失去了祖國。這項“離散”處置自從西元135年在元老院通過並正式生效之後,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中葉以色列建國為止。不過,佔據哈德良心中的一塊大石塊總算落地。自此以後,就再也看不到猶太教徒大規模的反抗行動了。